1983年,针对国内大中专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而社会经验准备不足的特点,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号召在全国大中专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号召立即为全国各地大中专学校团委所接受并组织实施,其活动方式概括起来有:1.社会调查,了解考察社会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状况及对知识、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以便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2.咨询服务,面向社会和群众,答疑解难,传播知识,宣传科技成果。3.文化技术培训。4.专业技术协作,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为有关企业承担部分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手段,锻炼和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创造意识,促进了人才成长,推动了大中专学校的教育改革,增强了学生自律、自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和社会排忧解难,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984年,团中央在总结了山西晋城的经验之后,将社会实践活动向中学推广。几年来,这项活动逐步深入开展,并与勤工俭学、有偿服务结合起来,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和思想教育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91年就有1000多所高校的150万大学生参加了社会考察、智力扶贫、科技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为农村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0余万人。1992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和共青团中央决定授予山东、广东、河南等省的22个单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奖”,授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1个单位“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大、中学校团组织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成为培养一代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