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21日、22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孝文化践行与传播”实践队结合南武山村人口结构特征与乡村发展中出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敬老”、“扶幼”双重并举,面向老人、儿童两大群体开展孝德文化践行与传播实践。
在“敬老”活动中,队员们走访了村中六户人家,走访对象包括南武山村孝徳典型人物。他们是数十年如一日赡养照顾病弱母亲、曾获山东省十大孝星之一的曾昭廷老人,是看护年迈岳父、照料瘫痪内弟的曾昭玉老人,是为家族忠心护林、为曾氏祖先行孝的曾宪洪老人以及村中有口皆碑的“好婆婆”史美玲老人等。队员们为老人们带去了生活用品进行慰问,并帮助老人打扫庭院、收拾居室,聆听老人们讲述自身经历的孝亲事迹等等。队员们以绵薄之力对老人们平却伟大的孝徳事迹予以赞扬,同时通过这一行为向社会传扬尊亲敬老的良好风尚。
在“扶幼”活动中,队员们带着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孝文化”的使命,来到南武山村小学,通过带领小学生学习“曾氏起源”、“曾子事迹”并选读《孝经》的方式,为小学生传播积极有益的孝文化知识,营造浓厚的孝文化气氛。课堂上,队员带领南武山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积极互动,故事讲述、朗诵经典,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将“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的孝徳观念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加关心照顾亲人,培养责任感;同时严于修身、追求卓越,在社会价值的实现中充分诠释“孝”的真正含义与至善境界。
本次社会实践中,队员既发挥自身优势传播“孝文化”,又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孝文化”。同时,本次实践活动拓宽了队员们的视野,使队员们放眼乡村,意识到在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乡村,更加深刻地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土中国,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