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主席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为深入了解当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红色资源利用情况,传承和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7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临沂红色文化调研团来到位于临沂市中心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沂蒙革命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
队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建于1949年,占地19.2万平方千米,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进入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的四周镶嵌着5幅石雕,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激烈的战争场面,队员们满怀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共同瞻仰纪念塔。塔的东南方向有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处,陵园各处还分布着罗炳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和王麓水等革命烈士的烈士墓及石像,队员们在墓前默哀良久,感慨颇深。
随后队员们来到塔后的宫殿式烈士纪念堂,堂内有表现烈士事迹的浮雕和镌刻着61,813位烈士英名的石碑,数量之多,令人震撼,烈士们的爱国之情令人钦佩,让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的顽强抗争,我们的国家也许不会那么快走向新生。
最后,队员们来到了陵园旁的沂蒙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从6个模块展现了沂蒙地区从抗战开始到进入新时代的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向队员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战争与信仰,一个个蜡像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革命场景,展示了沂蒙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光辉历程,充分彰显了老区人民薪火传承、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回顾这段辉煌的岁月,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抗日战争年代沂蒙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和革命烈士奋起抵抗、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和不屈不挠的沂蒙精神,同时让队员们了解到红色旅游资源在临沂地区的利用情况,对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激励着队员们在沂蒙精神的激励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沂蒙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