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合作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有潜力成为解决当前“三农”难题和谋求未来长期发展的一个新体制基础。为探索农业合作组织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大棚利用率,推动智能大棚的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筑梦扶农”调研队于7月17日前往山东省寿光市西刘营村开展实地考察,针对合作社问题进行调研。
为给合作社调研问题打下初步基础,曲阜师范大学“筑梦扶农”调研队来到西刘营村社区进行初步访问。社区内,西刘营村宣传人员向调研队队员介绍了本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合作社发展状况以及村内大棚的建设、大棚技术等。
队员们解到近几年村内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400多个,规划建设了三个大棚园区,由村集体投资10万多元配套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实现“三通一平”,并积极引导菜农购置使用田园管理机、植物频发生器、补光灯、滴灌等先进设备。
在调研中,调研队了解到寿光市稻田镇西刘营村经济专业合作社,位于寿光市稻田镇西刘营村村委院内,主要提供组织本社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为本社成员提供与农业种植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村内采用合作社定点收购的销售模式,解决了村民买肥难、技术差、卖菜难等的问题,促进西刘营村经济的发展,平均一户人家年收入可达15~20万元。采用大棚种植蔬菜、水果的村民比露天种植的村民每年多挣10~13万。
山东省寿光市作为蔬菜之乡,蔬菜之地,蔬菜品种种类繁多,依托于大棚种植。
2017年以来寿光市积极响应“大田改大棚、旧棚改新棚”的“两改”政策,努力发动各村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掀起了一场大棚“两改”的热潮。棚内规划有序,整齐划一,沟垄交错,间作套种、合理密植,为村民带来了较高收益。
村中除种植大棚外,还建设育苗温室大棚,具有提早育苗,抢积温,有效解决了优质高产品种生长期长和无霜期短的矛盾;成苗率高,壮秧效果突出,可以育出壮苗,降低发病率;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秧田管理水平;育苗成本低,省种、省工等好处。可降低成本,提高村民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为主、露天种植为辅的种植模式,农业经济合作社定点收购的销售模式,使得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农民经济收入提高,更有时间和精力建设“智能大棚”,增加国内粮食、蔬菜的供给,促进生产力平稳、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