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0日,生命科学学院空山新雨队再次来到泉城公园,调查公园里的优势植物并深究其旺盛生长的原因,结合市民对公园建设的愿景和公园建设的不足,对公园、小区绿化的亲民性提出建议。
通过查阅资料,队员们对植物园里的植物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公园里队员们收集到了一些常见的植物资料。例如:紫薇、沿街草、冬青、木槿、枫杨、臭椿、垂柳、松树、玉兰、菖蒲、慈姑、芦苇等等。总体来说,泉城公园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合格标准,但是植物种类较少,并且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布较杂乱,植物分区接线模糊。此外,某些草坪地区土地地皮已经明显裸露在外,但是可见的是每天都有工人对植被进行维护修剪工作,所以植被的生存环境质量良较好,以至各种植物都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在进行植物学习和记录的同时,队员们也采访了一些经常来到此地游览的游客,他们对公园的看法和感受也褒贬不一,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园区内环境较好,适合日常游玩散步。
植被修剪没有艺术感,生长野蛮。
对于一些稀有的植被种类游客不太了解,希望能够挂上植物名牌,方便游客了解此类植物。
总之,大多数游客对此公园的建设比较满意,有一些不足之处望园区工作人员及时改进。
此外,队员们根据泉城公园的绿化情况来审视我们日常生活居住的社区绿化情况,将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以改进居民社区的绿化,使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队员们还将收集该地区的植被种类、种植情况以及生长质量等方面从而总结出该区域以至整座城市的绿化情况,这将作为主要的参考数据,为此次实践活动的结论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依据,并从中总结出优点和不足,附上队员们对其发展的建议,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