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明茗寻韵调查小组来到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薄家口村开展实地调研。日照绿茶凭借其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滋味甘醇的独特品质,被誉为“江北第一茶”,作为日照市的一张名片,其发展对于日照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情民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当前,日照绿茶产业发展在绿茶大企业和大产业园呈现良好态势,但50%的茶园种植多数以散户为主。据此,本调研小组着重从散户茶园入手,选取作为江北茶叶生产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的巨峰镇为调研地点,对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始站:拜访“茶博士”,明了绿茶概况
7月17日,明茗寻韵调查小组成员抵达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政府。在与值班人员的接洽后,调查小组有幸拜访到人称“茶博士”的巨峰镇农技站站长丁明来先生。
丁明来从“南茶北引”的历史讲起,包括发展初期遇到的种种困难、制茶过程中的流程工艺、绿茶发展的创收效益、品牌价值、品牌劣势及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就巨峰镇的实际情况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日照绿茶的发展情况,尤其在“母子品牌”这方面与实践成员进行了深切交流。日照绿茶产业作为日照市的特色产业,在政府支持、专业人员潜心研发及广大民众的团结协作下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一张名片,而这张名片如何更响亮有力、如何提高品牌传播力、如何提高规模效益,还任重而道远。

中转:寻访品牌茶企,观览万亩茶田
随后,调查小组寻访当地著名茶企,在御青茶品牌负责人于国强先生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后参观调查了茶叶加工生产车间、销售实体店、有机茶田基地,了解到该企业拥有线上线下及加盟店等多元销售渠道,建立并完善了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的完整连续的产业链条,打算投资建立以茶叶种植栽培加工为基础包括茶叶采摘、旅游观光在内的茶叶产业园。小组成员还随于先生顶着烈日走入茶田,体验采茶的辛苦与不易。
“我们巨峰镇有五万个茶园,大约有八万人口,平均算下来一个人仔细管理一亩多的茶园,那五万亩茶园需要五万人口,可是我们镇上这八九万人不可能有一半的人来从事采茶工作,一般又都是中老年人才愿意来干这个。”于国强在谈到劳动力时这样讲到,劳动力缺口大、成本高及不可替代性是茶业发展的一大阻力。此番谈话为我们接下来深入茶农访谈提供了新的方向。

末站:调查鲜茶市场,深入茶商茶农
在对日照绿茶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调研小组一行人来到巨峰镇薄家口鲜茶交易市场,以个体茶商和茶农为主体展开访谈。实践团成员观察到,附近的茶农都将鲜茶拿到交易市场卖给茶贩,有时一天要来四五趟,大部分鲜茶价格在每斤七元左右。茶贩一整天都待在市场,收购鲜茶后又转到干茶市场(大部分是一些茶庄)交易,虽辛苦但收入可观,茶贩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

当茶农们陆续回到家里,小组成员开始在薄家口村挨家挨户访问。村里大多人家都有五六亩茶田,家里人忙不过来时就雇着附近村庄的农闲人。半年时间忙活茶业,半年时间就外出务工补贴家用。种茶比种庄稼收入高,也不需要过多的照料,茶叶需求大(鲜茶市场及合作社),村民们都表示这样的生活安稳平静,没有什么过多要求。“唉我们老了,儿子女儿也不愿干这个。”目前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就是茶叶种植人员的断层。

巨峰之行,明茗寻韵之途。明茗,明日照绿茶发展现状;寻韵,寻不同主体经营绿茶的方式方法。出发调研前,小组成员通过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站在极不成熟不全面的角度对日照绿茶评估定性。这次真真切切的实地调研,增强了调研成员对关于绿茶发展书面内容的认同感,与茶企、茶商、茶贩、茶农等不同主体的深切交流,也为调研内容提供更多隐匿的问题,促使调研不断完善不断升华,也不断追逐以期让缕缕茶香沁入大众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