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本着“正音通语,雅言助梦”的理念,曲阜师范大学“广韵”推普团队来到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汇鑫街道小百合幼儿园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幼儿时期是学习普通话的最佳时期,此时正是孩子们普通话发音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儿童相对集中的幼儿园则是普及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志愿者原本准备结合拼音为孩子们讲解发音原理,引导他们科学发音。但是由于当地儿童长期处在方言环境中,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大都使用方言,缺乏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所以刚刚进行普通话的普及教育时,预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对此,志愿者们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丰富,并接受其他老师的建议,采用集体朗诵和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普通话教学,活跃了普通话学习的氛围,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认可。
寓教于乐:开展趣味活动
志愿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性格特点开展多样的活动。中小班的儿童刚刚入园,独立学习能力较弱,有些孩子说话口齿不太清楚,有些孩子还带着些许家乡话,所以传统的讲授学习效果并不明显。针对这一特性,志愿者们将动画与学习相结合,和儿童一起观看吐字清晰、便于理解的动画片,带领他们一起重复动画片儿里的生活用语,使他们的日常用语更加规范流畅。
大班的孩子们也紧跟步伐,开展了“诗歌风采会”,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朗读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目。还设计了普通话分组 PK 赛等趣味小游戏,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积极性。通过定期组织小组展示,鼓励孩子们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作品,引导孩子们用质朴童真的语言向小伙伴们讲述其中的故事。“诗歌风采会”的召开,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使他们用语用字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和提高。

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朗诵《三字经》
耳闻目:建设语言环境
睹学习语言的关键是环境,优化普通话语言环境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深切感受到了鲁西南方言的巨大魅力,也考虑到了方言自身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方言在联系区域居民情感方面的重大作用。志愿者们认为,在学校里短时间的集中训练不能够达到纠正语音、规范词语的实践目标,更应当把普通话推广和普及工作扩大到校园以外,将语言环境的建设工作向每个家庭延伸。
普通话的学习离不开多度多练,为了形成良好的普通话氛围,志愿者们向家长广泛宣传推广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倡议家长支持并督促孩子在家讲能普通话,讲好普通话。志愿者们还在汇鑫街道各个社区的公告栏上张贴了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彩页,在提醒孩子们说普通话的同时,也鼓励家长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此举进一步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在孩子和家长的心里加强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重要性。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普遍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用规范词语,这将对孩子的沟通交流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
教学相长:争做推普能手
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孩子们在校时,无论是跟老师交流还是跟志愿者交流都非常乐于使用普通话,然而和家长相处的时候却又不由自主的重拾方言。针对这一问题,9名志愿者决定分组与家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乡亲们显得格外热情,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和积极性也高涨许多。
8月3日正逢周末,学校邀请了各位家长来到学校观看孩子们的成果展示,在与孩子们的互动环节中,家长们也收到了志愿者派发的任务:父母作为普通话的推广员,尝试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也促使孩子们形成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更使普通话成为孩子们的校园语言、生活语言,让人人争做推普能手。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庭参与其中,并切身感受到讲好普通话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村民们普通话交流能力明显提升,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日益浓厚。

图为学生与志愿者积极互动
各项普通话推广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孩子们课上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日常生活。家长们纷纷反馈说,孩子更们乐于分享自己在学校里的生活趣事,主动交流自己与志愿者们学到的知识。普通话学习并非一蹴而就,志愿者们希望通过此次趣味教学增强孩子们使用普通话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升当地普通话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