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而科普宣讲将原本复杂的科学现象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让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知识离大众生活更近一步。为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努力把中国青年锻造为新时代党的有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牛顿科普宣讲团”于7月13日在曲阜师范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校内科普宣讲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实践队员的主要任务是选择科普宣讲内容与打印老一辈科学家们事迹,并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口布置宣讲场地等。此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午,实践队员从西操场出发到大学生活动中心结束,主要讲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下午,则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立固定的科普宣讲地点,主要讲解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
科普知识宣讲
实践队员们从一个科普小问题引入,吸引同学们的好奇心,进而详细讲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例如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很多同学直接回答:“应该是板块的运动吧。”实践队员称赞同学们熟记初高中的知识,并且告诉他们板块的运动仅仅是地震的原因之一。“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同学们询问实践队员,实践队员作出详细解答之后,并引出相关问题——“大家知道,大地震之前,不少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对地震作出预报。那么,植物能不能预报地震的发生呢?”“地震对人们来说只有坏处吗?”“……”
任何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此次活动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同学知识面比实践队员们更广泛,他们所提出部分问题即使在网上查询也无法解答;有的同学因为是文科生,对于很简单的原理有些模糊不清,因此需要实践队员们临场发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白其中原理。

实践队员对同学进行科普宣讲
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口建立固定的科普宣讲地点,并且张贴宣传横幅以及有特色的小贴纸。实践队员们的细致布置,使科普宣讲氛围更加浓厚。志愿者们用真诚的语言让同学们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们勤勉奋斗几十载的深层原因:首先是坚定不移的个人志向,其次是淡泊名利的个人观念。在老一辈科学家中,有一位叫做彭桓武的先生,彭先生在回国之前就已经是爱尔兰科学院的院士,曾经有人问他当年为什么回国,彭先生的回答是“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实践队员们讲到彭先生说的这句话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以彭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爱国、奉献、治学、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去学习。

实践队员对同学进行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事迹讲述
此次科普宣讲的顺利进行,其宣讲原则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宣讲采用一对一原则,这使同学们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实践队员也及时做出迅速详细的讲解。在实践过程中,如果仍然像传统科普宣讲的一对多模式,青年学生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就会降低他们对了解新知识的积极性。“彭恒武先生我以前都不大了解,这位老先生还有什么事迹呢?”“彭恒武先生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一星的元勋呢!”“我好像知道彭恒武老先生拒绝在侮辱性条款上签字这件事。”“没错啊!这位老先生还有很多很帅气的事情呢!”实践队员们表示,在此次科普宣讲中,不仅仅是为了让同学了解到更多的科普知识,更是想让青年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实践队员们向同学们普及了物理科学知识,同时,实践队员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以先辈之精神,探物我之真理”,用青春的力量,在青春热土上传播科学火种,为国家的科学建设进程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员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