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黔南之行队来到了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民县涟江街道长征村。在来到长征村的路上,我们坐车走过了许多弯弯曲曲的山路,沿路都是粗壮的杉木、桉树、核桃等经济树木。看得出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政府积极鼓励村民承包山林,种植经济木材。
在很多年之前,多山就意味着交通不便,造成经济流通比较闭塞,许多地区相对贫穷。偏僻地带,居住的人群都很困难,房子破破烂烂,这也是多年来被城乡规划建设遗忘的角落,所以很混乱。这片区域的住房基础设施欠缺,卫生差,污水四溢,阳光条件极差、易滋生传染病。一到雨季,这里便成为灾区,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这次我们的社会实践小组队员去到长征村的途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老房子周围冒出了许多的新的小洋房。到了长征村,我们从采访中得知一些老人家住惯了老房子,不舍得搬出去,自己的孩子搬进新盖好的小洋房,自己仍然住在老房子里,村子的环境很整洁明亮,篮球场,运动设施都很齐全。
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我们采访到一位退休回村养老的老教师,他说:“我这辈子,住过不同的房子,一次次的搬家,不仅反映出我生活的变化,更反映出咱国家政策的优异,体现的是改革开放的成就。”
老人还说,自己以前住过泥巴土房,参加工作后,住过单身宿舍,再后来享受到国家分配的福利房。那个年代,很多家庭一家人挤在十几平方的鸽子楼里,家里踏脚的地方几乎没有,地上堆满了东西。这几年,国家对这些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的地方实施改造,昔日破旧的老屋渐渐消失,家家户户挣钱盖新楼。
小河两岸也不是光秃秃的土,早就用水泥青石砌成,好看又安全。我看着自己的老家一步步变得好起来,心里也是不由得高兴啊,这不一退休就回到了老家。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咱长征村一步步变好的,真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让农业变强、农村变美,许多村支书,通过召开群众院坝会,成立党小组、组管委等群众自治组织,调动群众内生动力等措施,广泛动员各方力量,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在村里,我们随处都能看到,有80岁的老人有的在扫地、有的在编篱笆,中年夫妻有的垒围墙、有的砌花坛,有的做篾条、有的在清理花坛,而孩子们则跟在大人后面有模有样地学着……俨然一幅优美、清新、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
随着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政策的不断深入,黔南地区的经济呈现持续不断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发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的建设发展,使人们深深体会到:“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路越修越宽,私家车越来越多,外出旅游越来越火,网络问政越来越热,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寿命越来越长,人们脸上露出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青砖黛瓦,山水交映,是黔南地区几千年来不变的味道。
小楼林立,物阜民熙,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描绘的美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