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敬老的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的痛点,构建新时代养老模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时代下健康养老的发展现状以及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中存在的问题,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尊老同行实践团来到了日照市东港区好孝心康养服务中心进行社会实践。
“父母沉迷手机怎么办?”如今,这一话题逐渐成为年轻人社交谈论的热点。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刻板印象正逐渐消失,许多老人玩手机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网瘾也不再成为年轻人的“专利”。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市民李大爷每天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也不会有熬夜玩手机的现象,并且他的手机大部分用在陪伴子女聊天或者微信视频上。李大爷自己也了解到玩智能手机的危害多多,所以李大爷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养养花草、看看报纸、打打太极等。
透过榜样李大爷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在老龄化程度加深背景下,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空巢独居老人数量增加,网络技术的便捷快速、娱乐化加深了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依赖。
后经我们采访调查,保安大叔说他的父亲已70多岁高龄,可每天凌晨2点多,老人还躺在床上刷视频、看直播。保安大叔多次劝他的父亲早点休息,可他的父亲只是口头答应,手里却依旧拿着手机。保安大叔表示,儿女要上班,孙子孙女又要上学,他的父亲觉得自己有充足的空闲时间,一开始玩手机只是想消遣时间,但不知不觉就沉迷于手机。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之前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世界,让家中很多上了年纪的长辈不解甚至责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App适老化改造,许多“银发族”会熟练地使用智能设备,但给其带来便利的同时,许多老年人也沉迷于网络中难以自拔。老人年纪大,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很多老人都有高血压、颈椎病等慢性疾病,如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良的姿势更容易诱发疾病。与此同时,尽管他们生活经验丰富,但可能因对各种“套路”缺乏了解,面对刚接触不久的网络环境和真伪难辨的诈骗手法,老人容易上当受骗从而落入诈骗团伙的陷阱中。所以对于老年人上网这件事,我们必须要辩证地看待。
作为当代的高校大学生,应要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工具理念,通过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打造网络“安全阀”,学会区分真假信息。同时通过探讨老年人沉迷手机的原因,我们明白了要多关心和陪伴老人,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培养更为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
虽然在好孝心康养服务中心短短实践了一天,在此期间也遇到了些许问题,但更多的是团队成员间的团结,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实践所得的收获!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满满,了解到老年人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多方面因素以及在此互联网时代下我们青年该如何努力打破此困局,我感悟良多,收获颇丰。与此同时,此次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不仅可以提高我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传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促进新型健康养老模式的发展。最后,我相信尊老同行实践团定会继续不负期待,不忘初心,在烈烈冬日,满怀激情,继续为托起2.6亿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关注互联网时代下老年人的健康!
审核:隋晓杰 来源: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