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走进黄河流域,调研和记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呼吁并鼓励人们积极投身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1月8日、9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宜境绿源”实践调研团成员联系滨州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并对社区人员进行采访,参观黄河生态保护区。
提前计划准备,精简实践过程
1月8日实践团队成员制定计划后,迅速电话联系黄河河务局,并于9日前去参观拜访。黄河下游地区流经河南、山东等地,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然而黄河下游由于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和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发展与环境争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存在着水资源紧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交织、河口自然湿地退化趋势尚未遏制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细致访问,深入了解黄河生态
河务局书记为实践小组成员介绍了黄河下游的生态问题,并且着重提到鲁北地区针对黄河生态问题的水利工程。团队了解到近5-10年来,当地政府对于黄河的治理与发展高度重视,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遵循五位一体发展理念,遵循当前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生态治理方面,重视对黄河水污染的治理,积极建立污染治理的监督考核制度,重视对河流灾害的防御,切实保护河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益;发展利用方面,建立了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等许多大型工程;但对于旅游资源的发掘依旧有限,旅游业将作为黄河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之一。
深入调查,理清黄河沿岸发展现状
当地的村集体与政府曾采取过一些相对有效的治理措施,但受访者也希望村集体能够继续对于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区域进行生态治理,并提出了诸多如减少黄河附近的商业活动、禁止乱扔垃圾、排放污水、及时关注气象变化,做好防洪防汛的准备等建议。目前黄河对于黄河下游附近居民的主要作用还是农田灌溉,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基本没有发展。黄河下游附近的居民对于黄河的文化通过多种渠道都有基本的了解,且大多数都对于黄河文化怀有了解的兴趣,但目前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活动相对缺乏,群众参与度较小,且村集体开展相关活动、发展黄河文化的意识还不强,公众的关注度也比较小。
树立正确观念,增强文明意识。小组讨论黄河流域治理现状,探索治理黄河下游地区生态问题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案。本次实践活动传承和保护了黄河文化,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其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节水观念,增强全社会爱护黄河、节约用水和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用水习惯。
来源:管理学院
审核:徐哲
编辑:赵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