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多年来用铁一样的身躯护卫着中华大地。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沙漠化等问题迭出不穷。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2020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为响应国家号召,为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贡献一份力量,曲阜师范大学宜境绿源实践调研团成员于2022年1月7日至11日前往滨州市黄河生态园、滨州黄河河务局和日照市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探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
初探山东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
山东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在大沙洼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森林公园内空气清新,地貌多为黄海退潮沉积滩地,地势平坦,南北长,东西窄,北高南低,黄金海岸线长达7公里,浪缓滩阔,沙质细润,海水洁净,这里的沙滩被丁肇中先生誉为“夏威夷所不及”。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为其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力量,调研队成员决定进行实地考察。
调查滨海盐碱地区的绿化状况
调研队于2022年1月7日前往山东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队在与相关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通过当地工作人员并结合查询资料,成员们了解到日照滨海国家森林公园林海相依,海岸线长达7公里,受海洋的调节,当地具有多风、湿度大、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的海洋气候特点,适宜多种植物扎根生长,生物多样性丰富。公园总占地面积120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8%,植物大多为人工种植,主要有黑松、雪松、杨树、水杉、紫穗槐、刺槐等树种,连翘、樱花、荷花、波斯菊、玉兰、牡丹等花卉,此外还有海鸥、喜鹊、伯劳、布谷鸟等野生动物。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队发现调研地的绿化面积非常大,进入森林公园后映入眼帘的就是漫山遍野的绿色,道路两侧种满松树,松果洒落的遍地都是,湖泊贯穿整个公园,湖的中心及岸边布满高矮不一的树木灌丛。
调研队成员使用ph试纸及滴管对公园内湖水和海岸线处海水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水质呈现弱碱性,数据表明森林公园水质状况良好,土地盐碱化程度较低,流域内环境质量高。
植物、动物、水资源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景色宜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公园内重视保护植被绿化,维护园内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生态状况进行严格把控,从自然资源的源头上切断了环境污染及土地持续盐碱化的重大问题,为流域内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对周边水库进行水质监测及记录
坐落于日照市区西部的人工湖——日照水库,又名西湖水库,建于1958年,幽碧湖中,群山倒映,涟漪细碎,山水交映,颇具诗情画意。按国家规定标准,属于大型水库,水库大坝以上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总库容水2.718亿立方米。为了解其实际水质状况,调研队前往水库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队成员分批用ph试纸对水库的水源进行实际检测,发现水库水呈现弱碱性,水质状况良好,水库在发展经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的同时,也注重保护生态平衡,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成为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共建和谐美丽的社会,宜境绿源实践调研团将继续前行,为水资源保护及流域内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管理学院
审核:徐哲
编辑:赵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