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乡村振兴、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自2022年12月18日起,曲阜师范大学“千里同风”实践队成员正式开展线下实践活动,在确保严格落实防疫举措的前提下,志愿者们尽己所能就地投身乡村振兴各个领域参与志愿服务。
做好养老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养老产业和事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是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务之一。”12月22日,“千里同风”实践队成员走访黑涧社区各住户,调研村民日常生活情况,并了解到黑涧社区以尊老爱老等优秀家风家训为根本,建立了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中午为本社区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为严格落实防疫举措,近期的爱心午餐由在此就餐改为打餐带走,老年人们自带餐具来固定窗口打餐后及时带走,书记提醒志愿者们秉持让老年人们“打餐前不拥挤,打餐后不逗留”的原则,志愿者们或在队伍旁维持秩序,或在门口进行体温登记及口罩佩戴检查,或进行当日餐厅饮食信息登记,或协助餐厅工作人员分发爱心午餐等。实践过程中,大部分老年人比较配合,但也会存在插队现象,志愿者们在现场耐心开导后引导其到合适位置,最终解决了问题。
用好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红色故地作为乡村一大特色,对这些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纳入乡村振兴的规划之中,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既能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带动乡村振兴。12月26日实践队成员以景点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去,造访当地的红色景点——杨子荣纪念馆。实践队成员首先跟随志愿者服务站工作人员熟悉展览馆基本信息,包括开放时间、游馆路线的推荐、馆内纪念人物及英雄事件的介绍,还有引导游客到其他各服务区等工作,同时提醒来访游客站内提供了很多免费服务,如免费饮水、免费充电、免费药品以及失物招领等。开馆后志愿者们轮流值班,检阅和帮助游客们完成网上预约入园工作,以确保每位入园游客都是符合地方关于公共场合进出相关条例的达标公民。
以“家风”促“乡风”,凝聚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12月29日,实践团成员作为志愿者与日照市公安局岚山分局中楼派出所的警务人员到集市上进行访谈,在与村民亲切交流的同时,进行防电信诈骗等知识的宣传。在与老年人接触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也进一步了解到许多家庭的优秀家风故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优良品质,使老一辈人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更让后代子女终身受益。忠厚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好家风才能促成好乡风,而乡风文明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
乡村振兴旨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六个方面,通过最近几次在各个领域的线下实践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千里同风”实践队成员在村民小康生活、红色旅游产业、乡风文明建设三方面走访调研,投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深感村民的亲切,同时发现了农村治理的待提高方向,决心将乡村文明建设继续研究下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