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不断更迭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也给社会公众的安全带来威胁。为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反诈意识,曲阜师范大学行之有声实践队于12月25日至12月27日来到胶州市市南社区普及反诈骗知识,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为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雨绸缪,活动前期打基础:
在活动开始前,实践队员首先查阅了国家有关反诈骗的法律制度,共同研究学习反诈骗方面的法治知识与典型案例。随后实践队员围绕居民的反诈骗意识与能力展开调查,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反诈意识的强弱程度,线下采取走访及电话抽样的方式,随机调查居民反诈能力的高低。调查发现在众多参与者中,77.1%的居民曾接到过诈骗电话或收到过诈骗信息。其中大部分人具备应对诈骗的能力,但部分居民认为诈骗形式多样,防不胜防。而且老人和小孩是较易遭受网络刷单、网上投资等诈骗的人群,因此这一部分人群需要格外关注。
躬身实践,反诈宣传进社区:
实践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用手段,提醒市南社区的商户不要参与网络投资、网络贷款,不要贪图小便宜扫码或点击陌生链接。为了激发居民学习反诈知识的兴趣,实践队员为居民播放了团队自制的反诈宣传电影;向居民发放网络诈骗、网购诈骗等防诈宣传材料,详细讲解常见防范手段;与居民积极互动,通过对实际诈骗场景的模拟,使居民参与到其中。同时实践队员向社区管理处提议在居民经常到访的长廊里张贴反诈警示板,社区管理处接受了提议并与实践队员一同打造了“反诈长廊”,提高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范意识。
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容易上当受骗。实践队员从多起老年人被骗案例出发,包括诱导老年人出售房产,设赌局掏空老年人钱袋子,送小礼物诱骗老年人购买“三无”保健品等等,告诫老人谨防上当受骗,使老人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套路,从而引起老年人对于反诈骗的重视。除此之外,实践队员还现场指导不会操作的老年人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揭露诈骗分子的伎俩,告知老年人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善于总结,反思发展寻不足:
在本次反诈宣传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发现,网络上爆炸的信息制造了让老年人无所适从的焦虑。大多数老人已经失去了赚钱的能力,文化程度偏低,有的老人想要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也有的老人想多给子女留一些财富。刚开始他们也很谨慎,但是在爆炸的信息面前,三人成虎最终还是落陷了。网络诈骗对于骗子来说成本低,可接触的人员范围广,也让他们借机制造出多种多样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实践团成员认为一方面社会应该加强对于老年人的反诈意识宣传教育,让老年人能够识别骗子的骗术。另一方面子女也应该抽空多陪陪父母。
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对诈骗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今后行之有声实践队将继续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以青春的力量,助力社区治理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