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本身作为一种媒介见证着历史的兴衰起落,满怀历史记忆与集群记忆的同时,也在历史中不断被遗忘与湮灭。当通语在世界上流行时,在全球化、区域化的推进下,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威胁,民族的方言也进入了寒冬。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再加上新媒体科技的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方言的流传应用产生了影响。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这个昂扬进步的新时代,不仅需要广泛应用普通话,更需要不忘本、深扎根地应用代际相传的方言。2022年12月5日上午9点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寻声思根实践团在遵循驻地防控政策和做好个人防控的前提下,集体前往日照市东港区陶家村进行访问调查。团队深入了解到当地的方言使用保护情况以及新媒体时代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情况。分析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和路径,助力完善方言的数字化保护及活态传承的构建,加速保护传承措施路径的优化。
寻资料定方案,扎实前期工作
通过前期广泛地查阅资料,实践团队了解到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并于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也提出,要扶持民族民间文化整理研究。从目前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工作、服务、外宣等公共交际场域中基本使用普通话,地方方言的使用仅局限于民间文艺、文学作品和部分家庭俚语中。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众对新媒体时代下方言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团队决定在积极展开线下实践的同时,制作网络调查问卷,通过积极动员实现较大范围的实践,积极推动线上调研活动,切实提高总体实践效率。
真调研真访问,积极稳进实践
2022年12月5日,寻声思根实践团抵达日照市东港区陶家村,与当地村委会人员沟通交流后,了解了当地文化情况。随后,根据前期的计划安排,团队分为五组就地展开调研活动,与当地村民用方言进行沟通交流。
之后各小队汇合,交流各队调研实践情况。从中发现,对于方言的保护传承,人们没有特别强的意识,而是选择顺其自然。对于子女也没有刻意地要求使用,别让孩子忘了乡音非常重要。因此,提高人们对方言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并自主的加入到方言保护传承当中来,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整材料提措施,总结实践成果
调研完成后,寻声思根团队进行线上线下汇报成果,并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进行实践总结,得出了相关结论。团队交流探讨发现,随着有着海量化信息承载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普通话的使用还是占大部分,但是方言的应用、活态保护、方言传承也在进行。在普通话的普及发展下,方言的使用空间与场景逐渐缩小、使用者数量锐减,也随之出现了代际断裂与衍化趋同的现象。对于代际传承,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后代长期外地求学务工或者当下教育要求,传承难以深度进行。无论是在何种时代,媒介始终在影响着人们的记忆,无论是成为对抗遗忘的工具还是成为筛选遗忘的滤镜。但是,文化传承与发展始终无法脱离媒介而延续。因此,这就需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文化自信的浪潮之下,人人要正确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给予方言合理宽容的文化生存空房间;地方相关部门有体系、有重点、有计划的保护方言,并倡导人们更多的去使用方言、传承方言;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应重视方言活态传承,并合理去运用新媒体,使得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方言也能更好更全面地被保护。
来源:管理学院
审核:徐哲
编辑:刘屿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