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数字乡村”不仅是党的二十大所提,也是时代与社会的选择与趋向。目前仍有不少乡村百姓对于网络的认知与应用只限于浅显的了解,为了帮助农村群众正确认识网络化,助力农村数字网络应用,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子探民情,数字助振兴”乡村实践队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七里河子三村对农村中小学生、父辈与祖辈三个群体展开调研访谈,了解村中居民的网络使用现状与问题。
同心同志振乡华
实践团队召开第一次线上会议,确定本次项目主题为:“网络赋能,服务基层”数字乡村帮扶计划。队长向团队成员介绍了近期的任务安排与各项分工,指出宣传时需注意的事项以及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护问题。
预初访谈得经验
为获得农村群众对于网络使用的真实反馈,科学编写访谈提纲,实践队员对山东省日照市七里河子三村的祖辈群体进行了走访调研。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本村的大部分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只有少数老人受过高等教育。由此,队员决定对这两类人群分别进行访谈。
在线下访谈中,队员全程佩戴口罩,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并对受访老人的回答进行录音,以便后期整理。从一位老人的叙述中队员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使用的仍是老年手机,而且很少会使用家中的智能家电,老人解释道这是因为识字少,看不懂说明书。另一位接受访谈的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小学校长,当队员询问老人是如何缴纳日常水电费时,老人展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并表示日常生活费用都是在手机上支付的。实践队员发现老年群体普遍对网络的态度略消极保守,且有许多认知偏差,存在着学习与理解能力较差、主观能动性较差、缺少即时指导与帮助等问题。
再度探访叩心声
在先前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团队成员自制了三套访谈提纲,包括中小学版、父辈版、祖辈版,以便对农村中的三类人群进行定向采访。由于属地疫情影响,队员选择了就近线下采访与线上会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访谈。
实践队员首先对中小学群体拥有电子产品的现状和意愿进行询问,两名受访学生均表示目前网课使用的设备是家长的,也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队员进一步追问原因,其中一名高中生表示她的自制力太差,害怕沉溺其中从而耽误学业。实践队员与父辈进行交流时,一位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似乎因为使用网络变得愈发难以管教,而她自己也正从网上学习有关教育的技巧和知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接受访谈的老人中有少部分处于独居状态,其子女会不定时前去探望拜访,实践队员询问老人的日常生活是否充实,有什么娱乐或休闲方式,一位83岁的老爷爷表示平日他会上网浏览社会新闻,近日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喜欢的活动是读书、练习书法和画国画。从老人的回答中实践队员了解到,网络仅仅是老人的学习和了解时事的渠道。实践队员追问老人是否会进行网购时老人解释道他从不网购的原因是现在网络环境太乱,电信诈骗花样多,让人防不胜防。
收集汇总论原因
在后期资料整理中,实践队员发现中小学群体对于网络的认知较为正确,但缺乏自制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互联网信息甄别意识弱,部分高中生存在着“奶嘴乐”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多数青少年对于网络娱乐功能的依赖随学业压力增大而增强。父辈群体因为工作原因,需熟练使用网络且对于新功能的探索求知欲较强,存在着部分沉迷于低质量娱乐的问题以及与遇到设备操作问题时无人解答帮助的困境。祖辈因为对网络有着一些模糊且错误的认知,在学习、使用网络时难免陷入消极和无力的状态,再加上乡村数字化不够彻底,大部分老年人甚至认为网络的应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平时也很少会使用网络技术或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