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教子探民情,数字助振兴”乡村实践队的一员,于1月7日至1月10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对中小学生、父辈和祖辈三类群体展开调研实践。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在更多地区更长时间被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乡村建设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在乡村进行实践走访的过程中,恰巧石马镇中心学校的中小学生还没有结束学期课程,学生们仍在家上网课,从而使我有机会了解更多有关乡村教学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情况。从学生视角看,居家参与的线上教学并没有消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经过长时间的网课学习,学生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教学模式。相较于面对面的教学,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似乎有更多胆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且针对线上教学模式,学校的老师特别设置了更多奖项表扬在网课期间表现优异的同学,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看来,新冠疫情之下,充满危机的同时也暗含着机遇,网络技术的使用推动乡村教学逐渐走向了数字化、智慧化,乡村教师开始尝试探索和应用诸多的网络教育资源,为乡村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彩的教学内容。
父辈群体作为网络时代到来的最初见证者,对于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有着更加深切的感触,在采访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乡村父辈群体对于网络技术的矛盾感受。一方面,父辈确实享受到了网络技术带来的优异,一系列智能设备的诞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父辈也清晰认识到其所引发的问题,网络所衍生的一些附加产品使人沉迷,对人们的发展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居住在乡村的部分父辈群体对于网络的使用并不熟练,智能设备的使用有时甚至会成为家校矛盾的导火索。当我问受访的阿姨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有哪些困扰时,她直言:“学校的老师总是让我们家长在群里填各种表格,孩子还小,我们做家长的又不太会,这一点很麻烦。”针对这一问题,我随即为受访者讲述了填写共享表格、线上缴纳电费等基本技能,并帮其将操作步骤记录在了手机的便签内。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父辈群体对于网络技术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十分渴望学习新的知识,但是有时存在不正确的冒进心理,总是希望能够一蹴而就,立刻学会新技能。
怀着乡村祖辈群体大抵对数字乡村建设概念知之甚少,对于网络技术的使用很不熟练的设想,我随机走访了几位老人,结果却令我十分意外。被访的年长者大都使用智能手机,并表示自己周围的同龄人也几乎都用智能手机。当我询问其中一位老人,其是否了解数字乡村建设时,他说出了较为正确的概念,且认为数字乡村建设对于乡村发展而言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在农业发展方面。在访谈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乡村祖辈群体顺应时代发展的积极信念,他们并不排斥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反而渴望学习更多的网络技术有关知识,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乡村祖辈群体接收讯息更加便捷,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大大提升。
网络技术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工具,也是乡村民众走向幸福生活的一大关键,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优益应该更加公平地惠及到各地区、各辈人。作为青年人,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乡村各主体学习所需的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