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奔腾千里,哺育千千万万华夏儿女。黄河流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经济萧条、文化建设滞后。为了探寻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曲阜师范大学“风起越青山,教行赴耕耘”实践队于2024年1月6日前往山东省淄博市的任马寨村展开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让当地居民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推动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深入宣传,推陈出新
为了增强宣传效果,实践队员们详细地研究了黄河精神文化内涵,并准备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宣传内容,使村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部分成员还在村委会大厅中设置了宣传展览区域,里面摆放了展板,主要宣传内容为黄河流域精神内涵的六个具体方面,包含无私奉献、坚定执着、开拓进取、主动适应、开放包容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取向,引导村民接受并传承黄河优秀精神文化内涵。
为了吸引农村居民的注意力,实践队充分利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制作了一系列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的视频。这些视频充分展现了黄河流域精神文化内涵对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并且在视频中运用了当地的方言和乡土文化元素,更加贴切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使他们更能理解和接受,使村民们对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产生了一定兴趣。
扶老携幼,弘扬文化
在实践中,队员们到当地花沟镇中心小学,开展义务教育宣传,队员们还在课堂上组织了传统文化手工作品大赛,其中获得第一名的孩子激动地说:“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有趣啊!我以后要多多了解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这种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书法、绘画和剪纸等形式来体现他们对传动文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手工制作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基础。同时,实践队还了解到当地学校缺少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于是实践队成员向学校领导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作者和书籍。在课堂上,实践队员们还通过PPT动画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书籍的主要内容,如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写的《夏洛的网》,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爱和生命的故事。通过讲述一只蜘蛛和一只小猪的友谊,展现了生命的美好和力量。队员们希望这些书籍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正能量。
除此之外,实践队员向当地村民调查村里文化宣传活动、娱乐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参与情况,发现该农村缺乏相应的娱乐场所和健身设施,并且没有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的场地,于是实践队员积极向当地村委会商讨,确立专属区域,并制定多个娱乐活动。在当天晚上,实践队在村委会中组织了观影活动,播放了爱国电影《辛亥革命》。通过此次观影活动,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被激发,居民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他们认为这些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曲阜师范大学“风起越青山,教行赴耕耘”实践队对于村民的价值观和物质利益的观念有了一定了解,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这次实践活动也使村民们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