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随着现代交往模式的变化,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调查乡村儿童社会交往水平,着力打造满足乡村儿童需求的社交课程。2024年1月12日至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情暖童心,社交先行”实践队前往曲阜市民政局和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雪村进行访谈调研,深入了解了乡村儿童社交需求的状况。
走进政府,了解困境儿童现状
《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素质。为收集困境儿童社交心理发展的信息,实践队员走进曲阜市民政局,与儿童福利科邢科长进行了访谈。会议室里,邢科长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困境儿童主要包括哪些群体?实践队员短暂思考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邢科长仔细倾听后为队员们解释了什么是困境儿童,并对民政部门保障儿童范围和关心关爱农村困境儿童服务活动进行了详细讲解。邢科长表示,民政局儿童福利科联合各镇街民政办工作人员持续关注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做好入户随访工作,在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及时关注困境儿童的学习、成长及心理变化,并联合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针对随访过程中发现的存在心理困境的儿童及时干预,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孩子及其家庭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与关爱。同时曲阜市民政局实行长期跟踪指导和持续开展活动相结合的措施,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组织困境儿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走进孔子博物馆、走进大自然等研学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
随后邢科长针对困境儿童社交心理健康问题和实践队员展开了交流,邢科长说到:“虽然我们为困境儿童提供了物质帮助,但金钱不能解决所有事情,部分儿童的心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实践队员提出了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交课程的想法,邢科长表示该想法很有新意,希望实践队员们能将课程继续完善,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完整方案。
随着访谈的深入,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曲阜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持续和一些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活动,例如曲阜市彩虹公益服务中心、曲阜市儿童主任协会等社会组织,他们共同致力于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邢科长还为实践队员介绍了曲阜市儿童主任协会开展的“儒伴童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该项目服务曲阜市尼山镇30名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将儿童主任与儿童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让专业社会力量为儿童主任赋能,儿童主任为儿童赋能,更好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支持服务。
深入乡村,搭建亲子沟通之桥
实践队员第二天走访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雪村妇联主任和书记,并对3组亲子家庭进行“零距离”调研,进一步了解了乡村儿童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访谈中西雪村妇联主任表示:“现在乡村儿童社会交往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孩子每天过度沉迷于手机,在家里不和家长沟通,也不出门与他人交往。”实践队员对此表示赞同并主动提出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前往西雪村,进行不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儿童走出家门进行社交活动。
随后实践队员在小雪街道办儿童主任的带领下,深入每家每户进行了访谈。实践队员在访谈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儿童在遇到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时只会选择利用时间的流逝慢慢自我消化。同时,部分家长也表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在此次以“儿童社交”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中,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乡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需要家庭成员、社会组织和学校的共同关注,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乡村儿童放下手机、与家人沟通、走出家门进行社交,是实践队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