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废弃物的产量也不断增加。为此,2024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鹏衔枝,裕农护境”实践队来到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崔家庄子村,围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这一实践主题,对当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现状以及对循环经济的作用。
探访企业公司,聚焦利用模式
1月11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崔家庄子村,对该村的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进行调研。实践队员们在会议室与村干部韩女士展开了简单的访谈调研,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在相关政策扶持下,政府投资建设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公司。在韩女士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探访了日照聚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与负责人丁先生进行访谈。据了解,该公司设有养牛场,有较完备的秸秆加工技术和沼气池设备。工厂从农民手中收购秸秆,将其压实后覆盖上薄膜在外部进行发酵,将其加工成牛、驴的饲料,而牛、驴粪便则通过沼气池加工成能源供村民使用,也可作为天然肥料直接覆盖在田地上,由此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循环经济。
深入基层群众,探寻利用现状
在了解工厂与村民们之间形成的这种良性循环经济之后,实践队员们在韩女士的带领下,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据了解,对于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村民们纷纷表示支持认可,成捆秸秆由大队义务工送往工厂,离工厂远的村民也会采用秸秆还田;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后产生的废弃农药包装,回收站也会统一回收处理,避免了农药污染环境。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注意到传统的烧火大锅已经被煤气灶取代,虽还存在极少数的大锅,但村民烧火也早已不再使用玉米小麦秸秆,而是用黄桃树枝、木头代替,村民们切实践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切身感受农业,反思利用问题
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步行至农田切身感受农业生产。实践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菜地里的蔬菜上面覆盖有一层秸秆,据韩女士介绍,这也是秸秆的一种利用方式,即覆盖在蔬菜上发挥保温作用。该村实现了多种农业废弃物的多种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发挥了废弃物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生态循环,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长远。然而,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废弃物生产量巨大且分布不均,类似于处理农业废弃物的企业工厂数量较少,其市场潜力有待挖掘,回收处理的技术与设备制约,政府制度保障不足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
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下,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涛雒镇崔家庄子村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村民环保观念不断增强,对如何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借鉴意义。该村将继续在组织、制度、机制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强宣传力度,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继续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和推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