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精神内涵,探寻儒家文化走进当代教育的发展路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溯鲁韵儒风,育青衿雅志”实践调研团于1月12日、13日分别走访参观了儒源文化集团、孔子博物馆、教师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讲解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更好地探索儒家文化。
前期准备,厉兵秣马
为促使实践顺利进行,实践队员在前期做了一系列较为充分的准备。首先利用先前社会实践经验召开会议,在会议上,实践队员积极沟通、探讨,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确定了调研团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确定好实践主题后,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积极地与山东儒源文化集团的负责老师取得联系,并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实践计划。
在走访山东儒源文化集团之前,实践队员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集团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与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符合。实践队员们基于实践主题积极地制定访谈提纲,想通过和学校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学校的儒家文化特色教育课程的有关开展情况。同时为进一步探究学生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与认同度,队员们也制定了面向学生群体的问卷,通过学生填写的问卷来对课程开展情况有加更全面的反馈。
实地参观,交流提升
1月12日,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实地参观了儒源文化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孔子像,集团根据“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思路进行设计,寓意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实践队员来到杏坛广场,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了礼拜先师和诵读感恩词的活动,感受儒家文化的庄重和神圣。随后在太极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实践队员学习了八段锦和太极的一些基本动作,在一静一动中体会着太极的魅力。
在参观完成后,实践队员与学校老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如实践队员问到“请问老师您在平常中是如何进行儒家文化的学习和自身提升的”、“在幼儿阶段是怎样围绕儒家传统文化开展活动的”等等。通过老师的答疑解惑,实践队员了解到学校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案。比如在幼儿园阶段,主要是以简单的诵读为主,在中学阶段就要增加对其深层次上意义的解读。同时,老师也对集团的重点项目进行了介绍,如文化援疆帮助英吉沙国学书院、农业文旅教育深度融合的儒源小镇以及各种文创产品等。
深入体悟,助力发展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队员于1月13日走进孔子博物馆和教师博物馆,深入体悟儒学智慧。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实践队员认识到儒家教育思想不仅是儒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历史和文化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孔子博物馆中所看到的“学”、“思”、“行”三者互相联系的教育基本环节,还是教师博物馆中所提到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无不展示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儒家教育思想的智慧。
基于对调查问卷数据结果的分析,实践队员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儒家文化意愿强烈,并认为其对自身素养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但他们学习儒家文化的途径甚少。在访谈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他们希望可以有更多儒家文化相关活动能让他们参与其中,家长们也表达了希望学校积极开展儒家文化融合教学,让儒家文化素养渗透到孩子生活中的诉求。
从实践开始时对儒家文化的略知皮毛,到实践后期对儒家文化及其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实践队员认识到,想要真正读懂儒家文化,推动儒家文化传播、发展,应当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在深刻领悟儒家智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儒家文化当代发展路径,让儒家文化的强大精神内核惠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