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当今时代一个大命题。为探索乡村振兴与青年实践研学的有机结合,2024年1月18日至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青研团社会实践队成员赴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东营市广饶县、青岛市平度市、潍坊市昌邑市、德州市庆云县和武城县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进行入户调查,同村民、村干部交流,从实地访谈中探讨乡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通过调研,实践队员们发现,大部分村落乡风文明程度较好,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但产业发展还不太均衡,乡村环境距离生态宜居还有一定差距,村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机遇。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其中青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青研团社会实践队基于学生群体对于寓乐于学的需求,通过探索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白鹭湾,东营市广饶县、青岛市平度市、潍坊市昌邑市等地为例的乡村振兴样板,为乡村振兴倾注人才“活水”,打造ICR模式,通过以政府、高校、研学基地、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结构,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引育留”体系,积极开拓实大学生实践赋能新平台,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现研学实践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作为直接受益人的研学参与者在真实的场景体验中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通过调研以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白鹭湾、东营市广饶县、青岛市平度市、潍坊市昌邑市等为乡村振兴样板的实际发展情况与产业振兴模式,创新实践路径,将大学生实践研学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心里埋下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切实增强青年学生返乡创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学生实践探索能力,升级打造校地共建的一套新型振兴模式,积极整合优化各方面的独特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伍将高校的研学教育实践与当地特色有机结合,探索“研学+乡村振兴”助农发展新模式。一方面青年学生通过研学实践,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切实增强实践能力,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另一方面将带来一系列联动效益,能提高陈疃镇等地的知名度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注入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能推动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等,为乡村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让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留下来进行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精神,积极撬开“金字塔低端市场”。同时建立研学实践相关机制,提供全方位的研学服务体系和人才吸纳机制,推动乡村振兴之路向好向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