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社会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逐步改善,城乡健康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却愈发显著。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许多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但是温饱指数的提升却没能很好地带动健康指数的提高。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保健意识相对欠缺等原因,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建设仍面临着挑战。为了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居民在健康领域的意识素养及生活水平,2024年1月10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康益农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日照市的丁家楼子村开展相关实践调研。
采访村支书,了解基本情况
1月10日下午,实践队队员们首先与丁家楼子村的村支书取得联系,村支书表示非常乐意配合实践队去探索解决关乎村民健康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村支书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村民的健康生活问题一直是村党委密切关注的问题,由于丁家楼子村依山而建的特殊地理条件,村中很难筹资加强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也很少有时间去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基于这些情况,队员们从村民生活习惯及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接下来的实践调研。
实际走访,了解村民的真实生活情境
告别村支书,实践队队员们深入村内,分组对村民进行走访调查。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大部分村民饮食生活比较健康,村民们日常大多喜欢吃自己种的蔬菜水果。这些蔬菜水果几乎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吃起来绿色无害。队员们发现,村中一些高龄老人日常主食以粗粮为主。据权威显示,粗粮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既能促进肠道健康,还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老人们仍能保持着健康的体格。比起肉制品,村民们平常也更多地食用豆制品和蛋奶类食物。村民们这些饮食习惯,非常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虽然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但正是这种已经成为习惯的合理饮食,才会让村民身体少有生理疾病,能够健康长寿。
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由于村子本身的经济情况和地势特征,村中缺少相应的健身器材设施,村民不能每天进行相应的运动健体。忙于务工务农的村民们经常忽视饮食与休息的规律性,并且村中医疗设施的安置与建设相对落后,缺少比较权威的医疗设施,村民有些病无法及时得到治疗,这种原因使得村内不少村民存在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身体病。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队员们也发现村民平常很少接触类似健康生活的宣讲,因此缺乏正确的健康知识引导,这使村民对一些危害健康的方面有所忽视,从而难以预防相关病症的发生。
立足实际情况,探索解决方案
实践队队员们充分了解村中情况后,从提升村民健康知识素养方面着手,在村中进行了健康教育宣传,重点讲解了农村常见疾病的预防、基本急救技能和自我保健方法。队员们还向村民们讲解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权威健康指南,帮助村民们了解科学管理生活的重要性。队员们在实践调研后,也向村党委提出相关建议,可以建立相关健康生活宣传队,形成由村中有知识文化的人领头,村党委搭线,全村居民参与健康乡村体系。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真正的全民健康应是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全民、百姓看病就医方便可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人均预期寿命逐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实践队员们通过实践调研,系统了解了健康问题在三农领域的缩影,队员们将进一步研习推进农民健康素养提升的好方法,为中国人民整体健康的建设贡献知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