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农村养老设施分布不均,养老供需不对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滞后,探究以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推动乡村治理振兴。在青年人口外流与老年人口增长的矛盾背景下,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养老需求,亟待探索新的乡村养老模式。乡村治理视域下的互助养老模式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为深入研究乡村治理视域下的互助养老问题,2024年1月24日至1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老有所依实践队成员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开展了关于互助养老问题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互助性养老模式在现行乡村条件下的实施状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以期探寻更为适宜乡村养老的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治理振兴。
养老政策勤落实,认真温暖抚人心
养老政策的精准实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养老政策落实的影响深远,它关乎广大民众的幸福生活。养老政策的实施旨在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关键措施,养老政策的存在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和稳定。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支柱,他们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回报。养老政策的落地实施能让老年人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提升他们的社会认同感,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鉴于各村具体情况各异,互助性养老政策在各个村庄的实施效果也存在差别。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政策路径推进互助性养老机制。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各村需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紧跟党的步伐,坚持党的领导。在推出更优质的养老方案的同时,各村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筹集困难、老年人对政策信任度不高等。面对这些问题,各村展开招商引资、多多与老年人沟通、对服务水平进行精准提升等各项措施,助力互助性养老政策的落实,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实地探寻出真知,群众意愿记心间
1月24日—1月25日,实践队员对东平县所属乡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互助性养老政策向村民征求了意见和建议。“老人越来越多了,村里养老也成了一大问题,这个互助性养老政策一出,大家都感觉很新鲜,想去尝试尝试,感觉反响还是不错的”村民如实回答道。
村民对互助性养老政策的出台落实表示满意,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政策提供了一项新的养老政策模式,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社会养老的供需矛盾,促进多元化养老格局的形成,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但同时,该项政策资金来源不稳定,村里的老年人难以建立信任机制,实施起来也面临一定的阻碍。
互助养老在行动,老人互助安晚年
互助养老,这一创新性的养老模式在我国逐渐崭露头角。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邻里互助、社区互助和团体互助等,为我国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利、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曲阜师范大学老有所依实践队成员于1月25日对一家老年护理院进行了实地走访。自2018年创立以来,护理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实践互助养老模式。如今,该院已经拥有33名工作人员,岗位设置齐全,提供了200张床位,其中包括120张养老床位和80张医用床位。
在互助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自愿组织起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以满足彼此的养老需求。与传统的养老模式比,互助养老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互助养老的好处在于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自尊心。同时,通过互相帮助和共同生活,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老年护理院作为互助性养老政策的先行践行地,不仅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政策实施状况,同时也能从中洞察政策的优点与不足,为该政策后续发展提供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