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互联网+”模式下,新业态岗位在为越来越多人提供就业的同时,也给传统的劳动关系和保障制度带来了冲击,如何运用好法律来为这些劳动者提供就业权益保障,是当前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此,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心寄途中”实践团展开了走访法院与实地调研共同聚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破算法困局,立骑手权益
为进一步了解法院对外卖骑手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情况,2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心寄途中”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山东省安丘市人民法院。在与法官的深切交流之中,实践团了解到有关骑手劳动权益受损的案件中劳动纠纷比较普遍,但是最后真正走上诉讼道路的其实并不多。与此同时,成员们发现,随着法院对群众普法工作的深入,外卖骑手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和维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其中法院在保障外卖骑手合法权益、增强大众及劳动者维权意识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实践团成员在走访法院时与一名法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进行了总结。“请问您对现在外卖骑手的工作状况和权益保护问题有什么看法呢?”,“如今不分昼夜穿梭在街道上的外卖配送员已然成为了城市的一道的风景线,他们得益于互联网,却又被互联网的算法所困,现实是大多外卖员并不了解什么是算法,他们只知道这是薪酬的标志,客户的几个差评或者投诉就可能让他们被罚款甚至停号。”被采访法官向成员们介绍了相关案件,指出外卖员出交通事故引发纠纷的案子较多,而胜诉不多。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在实际案件中骑手权益保障面临困境,他们为了更多的单子,为了不得差评在马路上风驰电掣,而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生命安全来说有隐患,也不利于交通管理,因而交通事故多发,纠纷不断。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意识到,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之路任重而道远。
问卷调查结合实地采访,亲身了解群众所思所想
为进一步了解外卖骑手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探索群众对外卖骑手等劳动者的看法,实践团成员们走近外卖骑手和人民群众,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采访。
通过与外卖骑手的交流,实践队员们发现部分骑手的法律意识淡薄,更有甚者竟然没有意识到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劳动保护针对的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也就是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确立了劳动关系或者是存在事实劳务关系的职工。而外卖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往往与用人单位确立的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到法律上更有力的劳动保障。加上外卖员、平台、企业等主体之间的权益关系复杂,外卖员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找到了当地一位群众进行现场采访,她向实践团成员详细地阐释了自己对外卖员工作的印象,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助于加强外卖骑手权益保障的建议,表示也会在生活中持续关注骑手权益保障问题。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和实地调研,“心寄途中”实践团队走出了书本,取得了很多收获。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努力,凝聚力量,一起打破外卖员等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困境,增强劳动者尤其是外卖员就业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守护劳动者权益添砖加瓦,结合专业本领更好地以法治力量和青年力量为外卖骑手权益保护寻求解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