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完善落实困境儿童关爱救助的工作,2024年7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前往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御碑街社区开展实践活动,以了解城市隐性留守儿童现存困境,通过志愿活动帮助这些儿童增进与父母和外界的沟通。
城市隐性留守儿童是指户籍所在地为城市且生活在城市的,虽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母长期忙于工作而缺少父母关怀与照顾的,精神上留守时间较长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强调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救助工作,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方案。现如今儿童教育及其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关爱城市隐性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顺应了国家政策和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基于城市隐性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存困境,实践队员进行了前期调研、中期志愿实践和后期整合汇总,通过社会支持、多方共建的方式精心编制关怀网络,帮助这些儿童脱离隐性留守的状态,与世界重连。
春风化雨润童心,留守孤雏展笑颦。
社会实践前期,实践队员通过参与式观察、发放调查问卷和线上调研等方式,对城市隐性留守儿童现存困境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社会实践队员了解到随着亲子沟通的障碍不断加剧,父母隐性失陪现象越发严重,城市隐性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和情感上的疏远,淡化了亲子关系和家庭观念,再加之城市复杂的居住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害。他们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虽是隐性的,但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社会态度产生深远影响。隐性留守的发展可能带来确定事实上的显性留守。长时间的隐性留守,导致心理上缺失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产生更深层次的家庭矛盾和家庭问题,比如离家出走、家庭暴力和父母离婚等。在调研的基础上,实践队员对于城市隐性留守儿童现存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爱如暖阳驱寒夜,童梦斑斓绘彩篇。
社会实践中期,对于城市隐性留守儿童的父母,实践队员积极通过半结构访谈、召开儿童家庭会议等方式,与父母深入沟通。帮助他们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儿童的成长与生活。通过开展家庭会议,实践队员将全部家庭成员召集,就家庭中的某一事件,要求成员具体阐述自己的想法,实践队员则通过引导聚焦的方式化解矛盾。
针对城市隐性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隔阂,实践队员在社区定期开展篮球比赛、美术沙龙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亲切交流、愉快互动,既促进了孩子们与外界世界的沟通,也用实践队员的专业知识帮助城市隐性留守儿童培养了体育和艺术技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提供情感支持。
关怀点点滋苗壮,稚子欢颜乐岁年。
社会实践活动末期,实践队员持续跟进,了解城市隐性留守儿童家庭的后续情况,与孩子们始终保持沟通,为他们的后续成长保驾护航。根据儿童与父母的后续反馈,实践队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和更新自身的社会实践模式。实践队旨在在孩子、家长、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建立协调配合的联动网络,构筑一个长效的关怀机制,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成长体验。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每一颗心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一方面,调研活动让队员们深入认识到城市隐性留守儿童的现存困境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另一方面,针对性和长链条的志愿服务也为城市隐性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