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一行人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曲阜拜访了雕刻艺术家杜庆收老师,参观雕刻作品,感受儒家魅力,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观曲阜雕刻瑰宝,听老师细说春秋
参观伊始,实践队员跟随杜老师一起参观优秀石雕作品,他也细心地为大家讲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丰富绚丽的雕刻,杜老师最终铸造了106件精美的尼山石雕,用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孔子一生的故事”。在他看来,这不仅是雕刻技艺的展示,更是与先师孔子通过“尼山石”进行的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每当注视着这些作品时,都仿佛在聆听着一段段春秋的儒家故事。
参观过杜老师的石雕作品后,实践队员明白了文化传承并非简单地复制与模仿,而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而这也与广大学子带着理论知识走出校门,投身实践的新麦场精神不谋而合。
亲睹刀工舞石间,心随匠影悟艺深
随后,实践队员跟随杜老师来到他的工作场所,由于是室外作业,天气炎热且蚊虫较多,杜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尼山石为笔,以匠心为墨,十几年如一日得专注于指尖下的刻件。应实践队员们的请求,杜老师亲自向同学们展示刻石雕的过程。杜老师说:“原石讲原事,在我看来,通过雕刻讲诉孔子的故事,尼山石则是最好的材料。孔子诞生在尼山,尼山石也在两千多年间的时间里被注入了更多灵气。”十几种刻刀在杜老师手掌间不断转换游走在尼山石上,随着时间的流逝,精细的纹路也逐渐显现。
在此期间,实践队员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石雕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体悟到了杜老师对艺术创作持之以恒的热爱与追求。
承古韵记忆绵长,扬文化匠心永传
最后,实践队员参观了杜老师雕刻的印章以及即将被孔子博物馆珍藏的孔子画像。他不仅介绍了孔子雕像艺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所收获的成就,还展示了许多优秀创作。与此同时,杜老师向实践队提出了要求,即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续推进石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在拜访了石雕艺术世界后,实践队员深切体会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深刻意蕴。杜庆收老师以石为纸,刀凿为笔,不仅传承着古老技艺的精髓,而且在新时代中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实践队员看到了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感受到了对其创新性发展的热情。正如新麦场精神所倡导的,广大学子应走出校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所学创造性地化为所用。杜老师的艺术之路,是对“文化兴国、创新强国”理念的生动诠释,激励着实践队员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文化自信为基,以创新为翼,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