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木刻春晖实践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探寻非遗发展新路径。7月15日至7月22日,实践队成员完成了文献查阅、问卷发放、实地走访三项工作,形成了对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现状的宏观认识,并有针对性地确定了下一步实践方向。
学习借鉴找思路
7月15日晚,实践队召开了第一次线上会议,团队十人全员参与。会议开始,实践队成员积极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新传承建言献策,提出了十余条创新方案,诸如与服装业、旅游业结合等。由于办法较多,且部分方案实施困难,实践队成员一直难以决定从何处入手。因此,他们决定先从理论出发,以理论指导实践,力求达到高效率与高效能并举。
7月16日至7月18日,实践队成员首先通过网络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与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年华四大家”。据此,他们继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通过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实践队成员认识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比如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大众了解较为浅薄、传承发扬难以为继等。同时,他们也了解到了其他几种木版年画和类似非遗发展较为成功的一些案例,总结出了几种相对易于落实且效果较好的文化传承方法,如制作文创、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行宣传等等。
问卷收集定方向
经过理论学习,实践队成员根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点及发展困境,从开会讨论出的十余条创新办法以及阅读学习到的新办法中提炼出了若干条具有“高性价比”的创新方案。为合理安排实践顺序,尽力提升实践效果,实践队成员根据前期整理的笔记,有针对性地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受众对不同创新形式的接受偏好。
7月19日至今,实践队成员使用问卷星小程序发放问卷约200份。问卷反馈结果显示,70.92%的人听说过杨家埠木版年画,但其中只有17%表示十分了解。在被问到是否愿意购买木版年画时,有68.88%的人表示需要考虑或不愿购买。可见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作为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新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与问卷填写的人中,绝大多数认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受限的原因在于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以及传播手段没有与时俱进,并建议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播。对于实践队成员给出的几种创新实践方案,有72.4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将年画做成文创产品,76.02%的受访者表示更倾向于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年画相关知识。
深度访谈辅调查
整理出问卷数据后,实践队成员已经基本确定了未来的实践方向。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众心理,7月20日至22日,他们继续对身边的人开展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分布在潍坊、济南等多个地区,涵盖了在校大学生、教育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物。其中,不少人表示听说过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承认其文化地位和意义,但大部分人对当前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的兴致并不高。复旦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张益涵表示不太想购买杨家埠木版年画,被问及原因,他说:“就我而言它的美观性有限,也就不想摆在家中显眼处作为饰品。”谈到年画的创新,山东师范大学学生王宇涵表示,自己更倾向于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来了解木版年画,如果能能够结合现代元素,把年画做成游戏或时尚单品,会更具有吸引力。
经过一周的学习与走访调查,实践队成员认识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会议总结的形式,基本确定了下一步的实践方案。他们表示将持续思考,不断尝试,努力为新时代的非遗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新闻来源: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