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产业振兴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为深入了解乡村产业振兴,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情系三农”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深入日照市南湖镇西沈马庄村,对当地蓬勃发展的大棚产业展开调研,了解大棚产业为乡村带来的巨变,也在实践中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月10日上午,实践队员抵达了西沈马庄村。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了乡村田野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大棚不仅是村民们辛勤劳作的“战场”,更是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聚宝盆”。实践队的第一站,便是西沈马庄村村委会,实践队员向村书记了解关于大棚产业发展的情况。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发展,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如今,大棚产业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带动全村经济飞速发展。
尽管大棚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但是村里依旧留不住高素质人才。当实践队员询问到关于大学生村官返乡带动乡村振兴时,书记感慨说:“每年会有大学生毕业到村里工作积累经验,一两年之后均会调到政府工作,不会长久留下来。而且村里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和教育资源,普遍会带着孩子到城市生活。”由此可见,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影响乡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农业产业的振兴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进一步探寻大棚产业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具体变化,实践队员在与村书记交流结束后,来到了村街道,与村民展开了亲切交谈。村民们向实践队员介绍道,大棚发展起来之后,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但是最明显的问题是,现在从事大棚种植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年轻人还是会选择进城从事工作。实践队员进入当地小超市发现内部商品多以生活用品为主,几乎没有零食。实践队员问老板这一现象的原因,老板回答“村里几乎没有小孩了,没有这需求量。”由此可见,尽管大棚产业发展,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是依然不足以让劳动力回流,老龄化依然十分严重。
最后,实践队员走进大棚,实地感受这一产业的魅力。一进入大棚,一股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外面寒冷的冬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嫩绿的蔬菜、鲜艳的水果挂满枝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在大棚里劳作的村民热情地和实践队员打招呼。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大棚种植虽然辛苦,但收益确实比传统农业高了不少。“以前种粮食,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大棚,一年下来收入能有好几万呢!”村民笑着说。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大棚种植让村民们摆脱了季节的限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种植品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考察过程中,实践队员也注意到了大棚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大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批发商上门收购,农户在价格上缺乏话语权。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员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等建议。许多村民在听取建议后,表示愿意积极尝试与配合,展现出较高的接受度,为西沈马庄村大棚产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员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继续关注农村发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农村产业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驱动大棚产业乃至乡村经济破浪前行,稳步迈向乡村振兴宏伟彼岸,在田野间绘就产业兴旺、人才汇聚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