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排放问题备受瞩目。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利用方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碳排放过程。为深入探究这一复杂关系,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碳泽智行”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至1月11日分别前往日照市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星岛蓝碳计划等地开展调研活动。
实践伊始,实践队员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相关的专业知识。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森林砍伐、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土地利用变化行为,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而导致碳排放变化。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实践队员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并准备了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材料,为实地调研做好充分准备。
在桃花岛的“星岛蓝碳计划”主题乐园,曾经的农田和荒地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土地平整、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机械设备运转,消耗了大量能源,直接导致了碳排放的增加。实践队员们通过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得知大型建筑机械的燃油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新区建设使得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原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被混凝土建筑所取代,进一步削弱了区域的碳汇能力。
来到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眼前的景象则与城市新区截然不同。郁郁葱葱的树林连绵起伏,空气格外清新。实践队员们据此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工作人员介绍道,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木材和土壤中,成为了重要的碳汇。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退耕还林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践队员们查询了当地多年前的数据,探查了林区内不同位置的二氧化碳浓度,并与周边未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域进行对比,数据显示,林区内二氧化碳浓度明显更低。
在银河公园,实践队员们着重关注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增加,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对当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践队员们发现大部分农户为追求高产往往过度使用化肥,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氧化亚氮,这是一种温室效应极强的气体,对碳排放的贡献不容小觑。同时,部分地区存在的不合理灌溉方式,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也间接影响了土壤的碳循环过程。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碳排放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而林地面积的扩大则与碳排放呈负相关关系。在农业产区,化肥使用量与碳排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践队员们进一步量化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为后续提出减排路径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经由以上分析,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城市规划方面,应遵循紧凑发展原则,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建设更多的绿色廊道等,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在生态保护方面,应当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后续,实践队员们也将通过自媒体及新闻宣传等方式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此次实践不仅加深了实践队员们对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关系的理解,也让实践队员们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实践队员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碳减排目标贡献一份青春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