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迈开新步伐,农村土地流转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土地流转不仅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还为多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舞台上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为精准把握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具体影响,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独特优势,2025 年 1 月 17 日,曲阜师范大学钻坚研微实践队奔赴闫家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与当地农户及相关部门深入座谈等方式,开展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人无事业难立,村无产业不兴
在闫家沟村民陈廷广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深入闫家沟产业园参观。同步农地流转,原来的荒山荒坡及零星土地变成了大块、平整、灌溉便利的良田,千亩果园如林海连绵起伏。鲁冠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2017年,闫家沟村党支部牵头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鲁冠智慧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占地3000亩,主要栽植‘维纳斯黄金’和‘瑞香红’两个品种的苹果。”村党支部书记陈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把脉村子致贫病根,仔细分析村子发展出路,走家串户摸实情,组织外出学习示范村、标杆村先进经验,开“良方”治“顽疾”,改变了闫家沟村过去只能以种地为生,缺乏特色产业,背负青天,面朝大地的落后状况,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成功走出一条“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促进产业、产业富民兴村”的新路子,打出“童味黄金苹果”的特色品牌。
走进产业园中,队员们看到矮化密植的果树整齐排列,监控摄像头林立四周,水肥滴灌设施贯穿其间,仓库中停放的各种果园机械等一系列智慧农业生产设备,整个果园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生产。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队员们得知,闫家沟产业园以创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为目标,并计划继续追加投资,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一个绿色生态、高质高效、节本低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智慧果园。同时,鲁冠智慧农业产业园还拥有自己的营销团队,产品不仅在本地销售,更是借助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推广,市场遍及全国。
苹果丰收挂满枝,照亮村民致富路
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更是农地流转政策的行动主体,一个政策能否得到发展不仅要看其是否“因地制宜”,更要看它是否有益于村民。“要想果树长得好,冬季剪枝少不了”,队员们在产业园参观时恰好遇到了村民们正忙着为苹果树修剪枝条。村民陈好松高兴地为实践队员们介绍道:“之前村里大量的荒地都闲着,现在农地流转后我们村产业园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村里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每年苹果疏花疏果、套袋、剪枝,带动至少二三百村民每年在这里帮工,像我们五六十岁的年纪想外出打工可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有了产业园之后我们顺利地有了工作,离着家近,收入还不少。”
实践队员们来到村庄街道上,注意到村内都铺设着平整的水泥路,路边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农具车、汽车、三轮车,大多房屋外都悬挂着空调外机,安装着太阳能,一些屋顶上还有着光伏发电板。队员们进一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调查村民们对本村经济发展的满意度以及看法。受访村民们大都表示“苹果经济”的发展使闫家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每年产业园都会定期在村内招工,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对村内的经济发展措施都十分满意,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走进产业园,走进乡村,走近村民,切实体会到了农地流转对闫家沟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巨大作用,感受到了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绿水缭绕青山抱,清新恬静民风好。闫家沟村正在一片“绿水青山”中,蓬勃而起,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闫家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