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黑陶博物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文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魅力,并通过制定和发布调查问卷,收集公众对黑陶文化的认知与态度,进一步推动黑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实践队成员在活动开始前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工作。首先,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黑陶文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其次,他们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东夷黑陶博物馆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博物馆方面的热情接待和支持。博物馆方面不仅为探寻队提供了详细的参观导览,还安排了专业的讲解员为探寻队成员讲解黑陶文化的相关知识。此外,探寻队成员还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旨在收集公众对黑陶文化的认知与态度,为后续的文化推广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2025年1月13日,实践队成员准时抵达了日照东夷黑陶博物馆。在博物馆资深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有序参观了各个展厅,深入了解了黑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一踏入展厅,精美的黑陶制品如同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探寻队成员眼前徐徐展开。从古朴典雅的黑陶鬶到造型独特的黑陶杯,每一件器物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黑陶的历史渊源,从新石器时代的诞生到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让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黑陶作为东夷文化重要载体的独特价值。
在讲解制作工艺环节,实践队成员更是被黑陶复杂而精湛的制作流程所震撼。从选土、制坯到烧制,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他们了解到,黑陶的制作原料主要选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优质泥土,经过精心筛选和加工后,方可用于制作黑陶。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需要掌握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黑陶作品。而烧制环节更是关键,需要严格控制窑内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黑陶的成色和品质。
在体验环节,实践队成员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亲手制作黑陶的机会。在专业工匠师傅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学习了拉坯、雕刻等关键工序,并尝试着在拉坯机上塑造形状。尽管一开始手忙脚乱,但在工匠们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成员逐渐掌握了技巧,一个个初具雏形的陶坯在他们手中诞生。随后的雕刻工序更是让探寻队成员发挥了自己的创意,他们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雕刻图案中,为古老的黑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深入了解公众对黑陶文化的认知程度,推动这一古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践队成员在参观结束后,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街头采访活动。此次采访旨在倾听民众声音,收集社会对黑陶文化的看法与建议,为后续的文化推广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实践队成员得知:第一,公众对黑陶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虽然有不少市民对黑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市民对其知之甚少。这反映出黑陶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工作仍有待加强;第二,公众对黑陶文化传承持积极态度,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黑陶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并希望通过举办展览、体验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黑陶文化。这表明公众对黑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持有积极的态度;第三,黑陶文化的传播渠道有限,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是通过博物馆、电视节目等渠道了解到黑陶文化的。这反映出黑陶文化的传播渠道相对有限,需要拓展更多的传播方式和平台。
未来,实践队成员将借助更多实践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他们计划将此次活动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一份详细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为黑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同时,他们还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如举办校园展览、走进社区宣传等,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黑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