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社会实践队深入开展了一场以参观黑陶博物馆、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进一步激发大众的文化自信。
2025年1月13日,大学生实践团队来到了日照东夷黑陶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黑陶作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踏入博物馆,精美的黑陶展品便吸引了实践团队成员的目光。从造型古朴的黑陶器皿,到工艺精湛的黑陶艺术品,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遥远而又辉煌的历史。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践队开启了深入的参观之旅。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黑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文化价值。据了解,黑陶作为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的杰出代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需经过选土、练泥、制坯、雕刻、烧制等多道工序。特别是在烧制环节,对火候和气氛的精准把控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成品质量。这种对工艺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被黑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震撼。那些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黑陶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些黑陶器物上的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信仰崇拜以及审美观念,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公众对黑陶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实践队在博物馆内外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内容涵盖了对黑陶文化的了解途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看法以及参与相关活动的意愿等多个方面。实践队成员们积极向游客、当地居民发放问卷,并耐心讲解问卷内容,鼓励大家认真填写。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还与受访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对黑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见解与建议。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实践队发现,虽然大部分受访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积极态度,但对黑陶文化等具体非遗项目的了解程度仍有待提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实地参观博物馆、参加非遗体验活动的比例相对较低。此外,在对黑陶文化的认知方面,仅有很少一部分受访者能够准确说出黑陶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
此次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黑陶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增强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实践队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和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宣传视频、举办文化讲座等形式,向更多的人传播黑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