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龄化社会的浪潮中,老年群体的生活与精神图景,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里巷相望实践队主动奔赴养老院,以青春之姿深耕养老服务实践,用行动搭建起关爱老年群体的桥梁,在服务中雕琢青春价值,探寻社会温度与责任担当的融合之路。
实践筹备阶段,里巷相望实践队便展现出严谨与热忱。队员们深知,专业服务是传递温暖的基石,于是广泛涉猎养老服务知识,从老年人身心特点到沟通技巧、基础护理技能,都进行深入学习。他们组织培训,模拟场景演练,力求在踏入养老院时,能以成熟姿态对接需求。当统一的红马甲穿在身上,奔赴养老院的脚步坚定,这份筹备的重量,化作他们践行责任的底气。
踏入养老院,实践队迅速进入状态。在老人居住区域,他们有序分工,成为 “生活协作者”。整理房间时,队员们细致入微,擦拭家具、更换床单,让每一处角落都整洁有序;清扫走廊,不放过任何灰尘与杂物,重新归置老人常用物品,让环境更显温馨。为老人活动肢体,是需要耐心与技巧的任务,队员们依照培训所学,轻柔按摩、缓慢伸展,从手臂到腿部,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关切,助力老人缓解久坐的僵硬不适。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喂饭、端水等服务,他们也执行得耐心细致,让老人在生活细节里,感知到切实的关怀。
交流陪伴环节,实践队是 “情感联结者”。他们主动贴近老人,或静坐身旁,或轻声交谈,用专注的倾听、真诚的回应,构建起情感交流的场域。没有预设的对话脚本,只是以青春的真诚,去承接老人生活里的片段。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敏锐捕捉老人的情绪波动,当察觉到低落,便相互协作,用校园趣事、轻松话题转移注意力,努力为老人营造愉悦氛围。他们不追求交流的 “轰轰烈烈”,而是以细水长流的陪伴,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记挂,成为老人晚年生活里的 “新鲜注脚”。
实践推进中,成长的蜕变在队员身上悄然发生。最初面对服务场景的生涩,随着实践深入,化作自然流畅的行动。沟通时,对老人情绪的感知愈发敏锐,服务中,对力度、节奏的把控渐趋精准。团队协作也在磨合中走向默契,遇到问题,成员们迅速商讨对策,分工配合解决。这种成长,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认知的重塑——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养老服务在社会运转中的意义,明白老年群体为社会付出的过往,更清晰自身作为大学生,肩负着用知识与行动反哺社会、关爱长者的责任。
实践收尾,里巷相望实践队未让温情戛然而止。他们与养老院工作人员深度交流,探寻可持续服务路径,规划定期线上关怀、校园接力服务等模式,试图将这份关爱延续。回校后,队员们积极筹备分享会,把实践中的感悟、老人的需求传递给更多同学,以自身行动带动校园对养老议题的关注,让关爱老年群体的种子,在更广的范围播撒。
这场养老服务实践,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学子青春征程的重要路标。他们以行动诠释 “尊老敬老” 的社会担当,在服务里沉淀成长,于陪伴中传递温度。未来,里巷相望实践队将继续以青春为笔,书写对老年群体的守护篇章,让青春在对接社会需求、担当社会责任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为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生态,注入属于大学生的蓬勃力量,让 “服务社会、关爱长者” 从实践行动,渐成青春底色与校园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