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的政策号召,曲阜师范大学“童趣织彩梦,节气焕新声”实践队于6月19日,走进济宁市曲阜市西关幼儿园,为大班幼儿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节气主题课程——“小暑温风至:七彩风车解伏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自然节律,体悟传统智慧。
精心筹备:立足幼儿视角,夯实实践基础
活动前期,实践队员们深入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与目标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对节气文化的认知基础与兴趣点,队员们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幼儿园与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践队员们反复研讨、精心打磨,最终确定了以“小暑温风至”为主题的节气课程方案。方案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将抽象的节气文化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具体形象,以“风车”为载体,通过手工制作、游戏互动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同时,实践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包括彩纸、粗吸管、安全剪刀、固体胶、彩笔、棉签等,并对材料进行安全检查与消毒处理,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动手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
寓教于乐:风车为媒,感知节气文化魅力
6月19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满怀热情来到幼儿园,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活动伊始,实践队员通过多媒体课件,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了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与传统习俗。随后,队员们展示了“小暑三候”的漫画图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抽象的节气知识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帮助幼儿建立节气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初步联系。
在幼儿对节气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后,实践队员拿出提前制作好的成品风车,现场演示了风车的转动效果,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风车会转动呢?”“小暑的风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提问互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紧接着,实践队员们将材料分发到每位幼儿手中,开始指导他们制作属于自己的七彩风车。制作过程中,队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步骤:“首先,我们将两张彩纸粘在一起,然后沿着对角线折出十字折痕……”队员们穿梭在幼儿中间,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折纸、剪纸、绘画、粘贴,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
总结反思:文化传承润童心,实践育人显成效
课程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组织幼儿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每位幼儿都高高举起自己制作的风车,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实践队员们对每位幼儿的作品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表扬。随后,实践队员们发放了反馈问卷,收集幼儿与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此次“小暑温风至:七彩风车解伏热”节气课程,是实践队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有效促进了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为学前教育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