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深度挖掘黑陶文化的深层价值,积极探索传统黑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与传播路径,切实推动非物质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7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匠心筑梦,陶韵生辉”实践队赴日照东夷黑陶博物馆,通过调查采访、参观学习、项目体验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拜访了“日照黑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卜广云,在深沉的“黑”中探寻史前工艺的独特魅力,于轻薄的器物间洞察东夷文化起源的奥秘。
黑陶古韵:触摸千年文明瑰宝
7月8日,实践队员们抵达位于日照市东港区的日照东夷黑陶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黑陶作品:人物造型古朴庄重,花卉纹饰灵动自然,仿青铜器皿大气恢弘。虽然工艺品多呈现出单调的“黑”色,却在光影流转间展现出层次丰富的艺术张力。
在卜广云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在博物馆内进行了参观学习,并对黑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在众多展品中,仿蛋壳黑陶高柄镂孔杯堪称典型。“‘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这件作品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卜老师向实践队员们讲解到。
馆内每件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寓意,实践队员们在沉浸式参观中梳理黑陶的发展脉络,深刻体悟这门古老工艺背后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
黑陶新生:体验指尖上的传承创新
为让传统工艺“活起来”,工艺品制作体验已成为当下备受青睐的运作模式。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随卜广云老师前往黑陶体验工作室,进行手捏陶项目体验。
巴掌大的小泥块,捏捏握握,便成了小茶盏。看似简单的操作步骤,其中却大有门道。卜老师首先进行了茶盏制作的示范:取一块陶泥,掌心揉匀、指腹塑形、虎口收边,短短几分钟,一只线条流畅的茶盏便初具雏形。但是实践队员们却状况百出:有的器型歪扭、有的则底部不平、还有的厚薄不均。经过卜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最终每位队员都完成了独具个性的茶盏作品。
黑陶发扬:共筑黑陶传承之路
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黑陶文化的发扬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谈及当下黑陶传承的现状,卜老师谈到,现在愿意沉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从事手工艺传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如何让古老的黑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实践队员们在深入了解黑陶文化内涵与传承困境后,希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让更多人领略黑陶的独特魅力,了解这项古老工艺背后的历史故事与匠心坚守。“单靠我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你们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卜广云老师对实践队员们的行动给予肯定,并予以期望。
日照厚土蕴黑陶,古韵新光映今朝。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匠心筑梦,陶韵生辉”实践队员们不仅近距离触摸到黑陶文化的历史脉络,更真切感受到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压力与创新动力,这为实践队后续进行黑陶文化传承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展望未来,实践队员们将发挥光影传媒的优势,以更多元、更具创意的形式,帮助黑陶文化跨越时空界限,走进大众的视野,让这份古老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