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文韵筑爱,青智益行”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曲阜市明礼社区圣水苑小区南门网格党群服务站,以“品文学风华,写笔墨春秋”为主题开展软笔书法体验活动。这场浸润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感受毛笔字的独特魅力,更以笔墨为桥,丰富了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邻里间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启蒙之笔:笔墨初遇里的文化寻根
活动伊始,实践队队员先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向孩子们介绍了毛笔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从甲骨文的起源到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毛笔字的兴趣瞬间被点燃。
“握笔时,食指拇指要像轻轻捏住一片羽毛,中指从下方稳稳托住,无名指和小指自然蜷起,就像捧着一颗易碎的珍珠。”实践队队员边示范边讲解,将枯燥的握笔要领化作生动的比喻。他们分组围在孩子们身边,手把手调整姿势,指尖的温度伴着耐心的鼓励:“别急,你看这笔杆在手里是不是越来越稳了?”
当孩子们终于握稳毛笔,墨香便成了最好的向导。从最简单的横画开始,“起笔要轻,像春天的雨丝落在纸上;行笔要匀,如小溪缓缓流淌;收笔稍顿,似夕阳轻轻吻过山峦。”队员们在宣纸上示范,墨色浓淡间,一横一竖都藏着节奏。孩子们蘸墨落笔,起初笔画歪歪扭扭,墨汁不时在纸上晕开小墨点,却像一颗颗倔强的星星,映着他们不肯放弃的眼神。反复练习中,有的孩子突然欢呼:“你看!我写的横画不晃啦!”稚嫩的声音里,是初见进步的雀跃。
趣味课堂:书写中的欢乐时光
为让书法爱好者们深度参与,实践队特意打造互动交流专场。经典临摹环节,队员们用投影将字帖拆解放大,“你看这个‘復’字,长横如扁担挑起重担,竖画似青松直插云霄,藏在笔画里的神韵,得慢慢品。”爱好者们围拢在屏幕前,指尖跟着笔画轨迹轻轻比划,时而低声讨论:“原来这个点画要藏锋,难怪我总写不出那股劲儿。”
“临帖接力”游戏让现场气氛愈发热烈。一幅长长的宣纸铺展开来,大家依次上前书写同一个字,有的笔锋遒劲,有的圆润温婉,不同笔法在纸上碰撞交融,竟生出独特的韵律。实践队队员穿梭其间,时而点拨:“这笔可以再舒展些,像蝴蝶张开翅膀”,时而赞叹:“这个转折真妙,有股韧劲在里面!”墨香缭绕中,陌生的邻里因一笔一画熟络起来,交流的话语里,既有对书法的探讨,也有生活的闲谈。
创作交流时,大家纷纷提笔书写心声。王阿姨凝神片刻,写下“墨香萦社区,雅韵润人心”,笔锋间藏着对社区生活的热爱;李叔叔挥毫题句“一笔一划书经典,同心同德传文明”,墨色厚重中满是对文化传承的期许。
成果展示:墨香中的成长见证
夕阳西斜时,活动场地已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作品。孩子们的习作里,有的楷书工整如列队的小兵,有的创意书写带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福”字周围画满笑脸,“春”字旁边添上萌芽,稚嫩的笔触里藏着最纯粹的认真。爱好者们的作品则各显风采,或娟秀或豪迈,字里行间都是一日耕耘的收获。
家长们驻足观赏,目光在孩子的作品上停留许久,惊喜藏不住眼底。“真没想到他能坐得住写一下午,这笔画虽然生涩,但比在家玩手机有意义多了。”一位母亲笑着说,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墨痕,仿佛触摸到孩子悄然萌发的兴趣。明礼社区工作人员也感慨:“这样的活动像一场及时雨,让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邻里关系也因共同的爱好更近了。”
活动落幕时,参与者们捧着自己的作品不愿离去,有的互相交换作品留作纪念,有的拉着队员询问下次活动的时间。实践队队员们看着满室墨香与一张张笑脸,心中暖意涌动。这场笔墨之约虽短暂,却让传统文化在社区扎下了根。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笔墨走社区、进街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雨般,浸润更多人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