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韵耆治”实践队,怀揣着热忱与担当,于2025年7月30日前往山东省曲阜市鲁源新村,开展了一场温暖人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传承尊老敬老的风尚。
未雨绸缪,行稳致远
在实践活动正式开展前,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多次组织内部会议,明确了以“关爱老人、传递温情”为核心的实践目标。团队成员们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负责与鲁源新村村委会对接,敲定活动流程与时间节点;一部分人通过走访调研,摸清当地老人的生活近况与精神需求;剩下的人积极筹备物资,购置了防暑用品、水果、书籍等慰问品,为此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
情暖夕阳,爱心相伴
抵达鲁源新村后,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村里的活动广场,与早已等候的老人们热情互动。队员们陪老人们聊天,耐心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从艰苦岁月的奋斗历程到如今生活的幸福变迁,每一段回忆都饱含着岁月的沉淀。队员们与老人们通过讲故事互动走访入户,情系孤老,一起欣赏当地的阿姨们跳广场舞,现场气氛其乐融融。看着老人们眼角舒展的皱纹,队员们更深刻体会到“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走访入户,情系孤老。实践队员们分组前往孤寡老人家中进行慰问。每到一户,队员们都仔细查看老人的居住环境,帮忙整理家务、检查电器安全。为老人送上避暑用品和水果,陪老人唠家常,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在王爷爷家中,老人因子女常年在外工作,独自生活。队员们耐心地为老人讲解关于智能手机使用的一些疑惑,方便老人与子女进行线上联系。在此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更坚定了“用青春力量守护夕阳红”的信念,眼中闪烁的泪花也是这一信念最好的见证。
移步食堂,品味幸福
在村干部引导下,实践队参观了村里的“幸福食堂”。顾名思义,这个食堂是保障老人们幸福的“有力屏障”。洁净的餐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墙上张贴的每周食谱,处处彰显着对老人生活的细致关怀。食堂负责人介绍,幸福食堂旨在解决村里老人的用餐问题,让他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这里不仅提供低价餐食,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会考虑到每一位老人的年龄和家庭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出餐计划以及调整。
队员们主动帮忙擦拭餐桌、分发餐具,与用餐老人交流饮食感受。看着老人们捧着热粥时满足的神情,大家真切感受到,这方食堂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供老人用餐的地方,更是传递温暖与关怀的港湾,彰显着乡村养老体系中的民生温度,它承载着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是乡村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感悟,勇担使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实践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也让自己收获了成长。在与老人的相处中,深刻体会到了尊老敬老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决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老龄工作事关亿万老年人福祉。”岁月悠悠,关爱永恒。“文韵耆治”实践队在鲁源新村的温暖之行虽已结束,但他们传递的爱与关怀将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让关爱老人的暖流在乡村振兴的图景中持续涌动,用青春力量为银发岁月添彩增温,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不懈努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将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让尊老敬老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