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探寻文化传承在农村发展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以传承乡村文化为使命、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于7月25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的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体验、亲身参与和调研文旅融合模式,扎实做好乡村文化帮扶工作,为乡村文化传承与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触摸农耕记忆,亲操传统农具耕耘
活动伊始,实践队来到村头农具陈列室,当地农民详细介绍各类传统农具。耕地用的犁、平整土地的耙、播种的耧车,还有收割的镰刀等。每件农具都历经岁月洗礼,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随后,队员们来到农田,两人一组尝试用犁耕地,一人扶犁掌控方向,另一人在后用力拉。起初犁歪歪扭扭,但在当地农民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不断调整姿势和力度,终于让犁稳稳前行,翻起整齐土浪。接着,队员们拿起耙平整土地,大家齐心协力,将大块土块打碎,把土地耙得平整细腻,深刻体会到传统农具的实用性和农耕的艰辛。
后来,在乡村那充满岁月痕迹的民俗文化展厅里,泛黄的土墙似在无声诉说往昔。阳光透过老旧木窗,洒在古朴的石磨之上。两名实践队员身着红马甲,并肩站定,微微弯腰,双手稳稳握住磨杆,手臂悄然发力,合力推动石磨缓缓转动,身体亦随磨盘前行节奏,轻轻小幅摆动,专注又认真,于这传统农具体验间,探寻乡村文化脉络。
聆听岁月回响,记录历史故事珍档
为传承乡村历史故事,实践队员开展口述历史记录活动。他们分成小组,深入村庄拜访老人,不仅倾听故事,还积极参与记录整理。在一位老党员家中,队员们围坐聆听村庄革命历史。老人讲述战火纷飞年代,村民积极参军参战,为保卫家乡、争取解放做贡献。有的实践队员认真记录细节,有的用录音设备录下讲述。为准确还原历史,队员们还根据描述绘制战斗示意图,标注重要地点和事件。
为让习俗更好传承,队员们不仅记录文字,还亲自体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剪纸时,队员们跟着老人从简单图案学起,逐渐尝试复杂造型,制作刺绣时,队员们拿起针线,小心翼翼穿针引线,虽动作生疏但充满热情专注。队员们用文字、录音和实物等多种形式记录珍贵历史故事和民俗文化,并整理成册,计划在村里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展示这些资料,让更多人了解村庄历史文化。
融合古今之美,促进现代文旅共兴
实践队员围绕乡村“传统习俗+现代文旅”融合模式展开调研,并积极参与项目策划实施。他们发现村庄传统习俗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开发利用。为将传统习俗转化为乡村旅游亮点,队员们与村干部和村民共同探讨,提出创新性文旅融合方案,并亲自组织活动。
同时,队员们帮助村里开发特色文旅项目。利用古建筑和传统民居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区,亲自参与布置设计,将民居改造成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组织村民开展农家美食制作培训,提高烹饪水平,为游客提供美味菜肴。结合自然风光,开发徒步旅行、采摘体验项目。队员们规划徒步路线,设置指示牌和休息点,带领游客徒步旅行并讲解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在采摘体验项目中,指导游客正确采摘,让游客享受乐趣并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实践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的积极践行,更是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有益探索。通过亲操传统农具、亲录口述历史、亲促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旅融合,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锻炼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作为大学生的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带着此次实践中对乡村文化传承与振兴的深刻感悟,向更多的人讲述乡村故事,传播乡村文化,鼓励更多青年关注乡村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贡献青春力量与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