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 19 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九曲安澜实践队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照旺庄镇张家灌村峰韵家庭农场,对当地土地流转情况展开深入调查,探寻这片土地上土地流转的生动实践。
照旺庄村地处莱阳市东南部,位于黄河流域影响范围之内,以种植莱阳梨、小麦、玉米等为主。实践队员前期调研得知,近年来,随着照旺庄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农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凸显,土地流转逐渐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实践队员来到村委会,听取村党支部崔书记介绍:照旺庄村土地流转始于 2015 年,起初规模较小,多为农户之间的零散流转;近五年来,土地流转规模逐年扩大,截至 2024 年底,全村流转土地面积已达 1200 余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 60% 以上。
在土地流转形式上,照旺庄村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实践队员走访调查发现,除传统的农户之间转包、出租外,还涌现出 “合作社 + 农户”“企业 + 基地 + 农户” 等新型流转模式。其中,“合作社 + 农户” 模式最为普遍,全村已成立 5 家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将分散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实践队员还走访多家农户,通过采访村民及填写土地利用及流转情况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照旺庄村土地的具体情况。
据村民介绍,照旺庄村充分利用当地盛产莱阳梨的特色优势,将土地流转与莱阳梨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村里的莱阳梨专业合作社流转 500 余亩土地,建立标准化莱阳梨种植基地,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莱阳梨的品质和产量。“以前自家种几亩莱阳梨,管理粗放,销路也没保障,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每年能拿到固定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一个月又能多挣 3000 多块,比自己种地强多了。” 村民张大姐高兴地说。通过土地流转,莱阳梨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让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获得稳定收入,实现互利共赢。
尽管照旺庄村土地流转取得一定成效,但实践队员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土地流转合同不够规范,部分农户与受让方仅达成口头协议,容易引发纠纷;二是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户积极性普遍较低;三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发挥;四是部分农户思想观念保守,对土地流转存在顾虑,不愿流转土地。村党支部崔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规范流转合同,建立健全纠纷调解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村委会宣传引导,转变农户思想观念,提高其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