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提升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与创造力,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薪火相传”实践队在烟台市芝罘社区开展为期3天的“美育浸润童心”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泥塑制作、涂鸦扇子等趣味课程,带领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在趣味互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传递美育理念,激发艺术潜能,得到社区和家长的支持认可。
巧手捏万象,童心塑华章
实践队的同学们提前一周便开始筹备活动物资,从细腻的陶土到色彩鲜艳的丙烯颜料,从各式塑形工具到空白的竹制扇面,每一件物品都经过精心挑选。实践队员跟孩子和家长介绍活动的具体流程和实践安排时表示,希望通过这些亲手制作的项目,让大家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同时在实践中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想象力。
在泥塑制作环节,孩子们围坐在铺着塑料布的长桌旁,眼神中充满期待。实践队员首先示范基础的塑形方法,将陶土揉成圆球,再慢慢捏出碗的形状。实践队员演示结束后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孩子专注地捏着小兔子,耳朵、尾巴的细节处理得一丝不苟;有的则尝试制作“多层蛋糕”,一层层叠加的陶土展现出独特的创意;还有几个孩子合作分工,配合默契,一起进行制作。在此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在孩子中间穿梭,不时给予指导,当有孩子因捏坏作品而沮丧时,他们便耐心鼓励,“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再来,创作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实践队员们还创新性地将泥塑课程与语言训练结合。在最后的“泥塑故事会”环节,每个孩子都要为自己的作品创作一个故事,介绍制作的原因和方式等。
彩墨舞清风,童绘传新意
在涂鸦扇子中,实践队员们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两种扇面:传统的圆形扇与方形竹骨扇,以适应不同孩子的需求和喜好。颜料则选用速干型丙烯,确保孩子们的作品能在活动结束时成形。实践队员在示范扇上轻轻勾勒,并强调一些绘画细节“扇面是弧形的,画画时要跟着它的弧度走。比如画小鱼,尾巴朝扇柄方向会更灵动。”她边说边画出一条摆尾的金鱼,墨色线条在白色宣纸上格外醒目。部分孩子还伸出手指在空中模仿运笔的轨迹,之后便用画笔在空白的扇面上尽情挥洒灵感,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手绘扇子成型:有泼墨山水,有卡通人物,还有天马行空的抽象图案等。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形态各异的泥塑摆满了展示台,五彩斑斓的扇子在手中摇曳。很多家长也纷纷来到现场,观看孩子们自己动手的成果。家长表示,这次参加活动不仅使孩子放下了电子产品,而且还通过其自身的想象和实践做出了东西,对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
后续实践队还将把孩子们的部分优秀作品在社区进行展出,让更多人感受到动手实践的魅力。此次活动用专业服务社会,以爱心温暖童心,为大学生与社区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互动桥梁,也对烟台市芝罘区的暑期儿童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