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炎炎,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河道生态保护亦不容忽视。7月10日到11日,曲阜师范大学“融心筑社”志愿服务队队员积极响应返家乡实践号召,深入枣庄市北河沿岸,开展了为期2天的夏季防溺水宣传、河道巡查及垃圾清理实践活动。她们以青春力量筑牢安全防线,用实际行动守护河道生态,为夏日里的河岸安全与环境整洁贡献青年担当。
红衣映晨光,安全叮嘱入民心
清晨的北河公园,薄雾还未散尽,便已迎来穿红马甲的身影。实践队员们带着防溺水宣传手册,沿着河岸向晨练的市民走去。他们的讲解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 —— 对晨练的老人,着重强调 “水深危险,勿近岸边”;对带孩子的家长,细致拆解应急自救的每一个步骤;对路过的行人,递出的宣传页上印着的,是对生命的郑重托付。遇到带着小孙子散步的王大爷,队员们特意停下脚步,用通俗的话语剖析潜在风险,直到一老一小真切点头,才继续向前。晨光里,红色马甲的一次次俯身,让安全意识随着朝阳一同升起。
巡河筑防线,隐患排查无疏漏
每日气温最高的时段,恰是巡河的关键期。上午 9 点到 11 点、下午 3 点到 5 点,北河中段的三处亲水平台总能看到实践队员的身影。他们带着笔记本,不仅记录着 “3 名儿童在亲水平台奔跑,已提醒监护人”“救生圈完好” 等巡查细节,更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着每一个潜在风险。发现有未成年人靠近深水区,立刻上前劝导;看到救生设施有磨损,及时记录上报。巡河途中,队员们还会顺手拾起岸边的果核、纸片,弯腰的动作里,藏着对河道安全与整洁的双重守护。
净岸护生态,细节之处显担当
粼粼水波旁,塑料瓶、外卖餐盒等垃圾格外刺眼。在这几日的巡查过程中,实践队员化身 “河道清道夫”,用夹子将散落的垃圾一一拾起。面对渗进草地的外卖汤汁,耐心清理每一块碎片;看到被风吹到草丛深处的塑料袋,也俯身仔细搜寻。这些垃圾不光碍眼,下雨冲到河里还会污染水质。 队员们一边清理,一边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行动。素白的记录本上,除了巡查情况,还记下了垃圾的种类与分布,无声诉说着对河道生态的珍视。
隐患速排查,细微之处见责任
青苔斑驳的旧石桥旁,实践队员沿北河轻步巡查。目光扫过处,河岸边的救生圈存放箱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 —— 箱体上的金属锁扣竟已断裂,箱内的救生绳也显露出磨破的痕迹。这些应急设施关乎性命安危,队员们俯身细查,指尖拂过损坏的锁扣与磨损的绳索,动作里藏着对公共安全的牵挂。随身的记录本上,除了巡查轨迹,还记下了设施损毁的细节,手机镜头里,锁扣断裂处、绳索磨损处的照片清晰分明。完成记录后,队员们立刻拨通河道管理处的电话,将隐患位置与损毁情况细细说明,用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晚照守河清,力行尽能显初心
北河畔的夕照开始流淌一种熔金似的暖意。活动接近尾声,实践队员站在北河畔,看着清澈的河水倒映着晚霞,岸边不时有市民散步经过。每一个俯仰都如虔诚的俯首,每一次传递都似无声的誓约,实践队员展现出高效的协作能力与积极投入的热情,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用实际行动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河道安全。
青春结硕果,两岸居民齐点赞
在本次为期一周的社区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深入河道周边区域,积极展开多项安全服务。累计向居民发放了150余份防溺水宣传手册,覆盖了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群体,有效普及了水上安全知识。同时,队员共计劝导了12次潜在危险行为,如劝阻未成年人靠近深水区玩耍,确保了现场安全。此外,通过细致清理工作,队员们收集并处理了河道垃圾,包括塑料瓶和废弃杂物,显著提升了环境整洁度。在隐患排查方面,队员们仔细巡查,发现并上报了3处安全隐患,如堤坝裂缝和警示牌缺失问题。活动结束后,附近居民对实践队员的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赞扬,一致认为活动成果显著,增强了社区安全意识和整体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