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心系桑榆实践队奔小雪街道敬老院,正式开启暑期关爱老人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带着对乡村老人群体的关切、对青春服务社会的热忱,踏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与当地社区、敬老院完成对接后,明确以健康守护、数字帮扶、温情陪伴为核心的帮扶方向,一场融合青春活力与人文关怀的关爱行动,在乡村夏日的蝉鸣声中悄然启幕 。
扎根服务:多维度温暖织网
社区活动中心里,实践队员的身影穿梭不停。针对老人常见的腰腿疼痛问题,实践队员们提前学习简易按摩手法,上手实操时,小心翼翼找准穴位,缓慢施力,边按摩边观察老人反应,适时调整力度,结束后还会结合老人生活习惯,讲解日常锻炼的小窍门,从晨起散步的时长,到家务劳动中的护腰姿势,事无巨细叮嘱,就怕老人记不住 。
面对智能设备,老人眼中的好奇与迷茫,让实践队员们深知“数字帮扶”的迫切。从解锁手机、拨打视频电话,到用健康码就医、线上预约挂号,实践队员们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握着老人的手反复演示。遇到学得慢的老人,也不着急,耐心重复讲解,直到老人能独立操作。看着老人成功用手机和远方子女视频,屏幕两端的笑容,成为数字时代里代际沟通的生动注脚 。
踏入敬老院,实践队员把陪伴融入每一处细节。庭院漫步时,老人缓缓讲述乡村往事,从公社劳作的号子声,到分田到户的喜悦,实践队员们安静聆听,偶尔轻声追问,让这些沉淀岁月的故事,在代际对话中重焕光彩。手工活动区,艾草的清香弥漫,实践队员们和老人一起选布料、填香料、缝香囊,老人粗糙的手与实践队员细嫩的手配合,将传统手艺化作掌心温度,一个个香囊挂在敬老院,也把温暖留在老人生活里 。
食堂场景中,实践队员们主动帮厨,根据老人牙口调整饭菜软硬度,盛饭时刻意把饭菜堆得饱满些,端着餐盘走到老人身边,陪老人聊聊今日天气、院里新事。简单的用餐互动,让食堂不再只是吃饭的地方,成了传递温情的小天地,老人脸上的笑意,就是对这份陪伴最好的回应 。
技术赋能:为养老体系“焕新”
实践队发挥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优势,为乡村养老设施升级助力。深入敬老院机房,检查网络设备运行状态,替换老化路由器,优化网线布局,反复测试视频通话效果,保障老人和远方子女“云端相见”的清晰与流畅;针对社区健康监测设备,逐个排查数据传输漏洞,协助搭建简易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录入老人基础健康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定期跟踪、预警健康风险 。
与养老工作者交流时,实践队员们带着调研整理的问题清单,从服务覆盖范围到资源调配效率,从老人个性化需求满足到员工培训体系,深入探讨现有养老服务短板。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观察,提出“线上 + 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建议利用小程序整合健康监测、服务预约、情感陪伴等功能,线下配套定期上门巡查、应急响应机制,推动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让青春智慧为乡村养老添砖加瓦 。
归程展望:让关爱持续接力
此次实践,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心系桑榆实践队以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从奔赴乡土的热忱,到扎根服务的细致,再到技术赋能的探索,他们用多元方式为乡村老人编织温暖网络。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服务社会的行动,更成为高校学子理解基层、投身民生的窗口,为青春注入服务底色。未来,期待这份关爱化作长效力量,持续接力,吸引更多青年奔赴基层,用所学所长点亮更多民生微光,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在青春助力下加速照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