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群体在社会总人口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其生活质量、精神文化需求及权益保障等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思乐泮水社会实践队主动走进曲阜市小雪街道明礼社区,在这片承载着儒家文化底蕴的鲁城大地上,开启了一场以传统手工艺为桥梁的跨年龄温情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通过传统手工艺这一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性的载体,让社区老年居民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感受乐趣、锻炼能力,让暮年时光在指尖的创造与彼此的交流中焕发出别样光彩。
巧选“扭棒”为媒,开启温情互动
在圣水苑网格党群服务站,一场温暖的手工之约正悄然展开。一圈,一绕,一捏……终于,一枚小小的花瓣在一位奶奶布满岁月痕迹的掌心悄然成形。这动人的一幕,是实践队精心策划的“指尖跃动,夕阳焕彩”扭棒艺术创想活动中的寻常一景。
为了让这份温暖切实抵达老人们的心坎,实践队认真选择合适的手工材料。在众多备选方案中,扭扭棒以其柔软亲肤、极易塑形、色彩鲜亮的独特优势脱颖而出。它对手指力量要求不高,对精细动作稍显迟滞的银发族极其友好,丰富的色彩又能瞬间点燃热情。队员们反复推敲,最终敲定以扭扭棒为媒,连接青春与暮年。
创作现场:指尖生花,疗愈心灵
活动中,队员半蹲指导的身影格外动人。“奶奶,轻轻打个圈,不用太用力……” 淡紫色扭棒随耐心引导弯出花瓣弧度,老人因操作不顺而起的眉间褶皱,也随作品成形舒展。在另一角,几位老人正为花朵配色热烈讨论。
在年轻手臂的温柔支撑下,在耐心言语的细致引导下,那些原本散乱无章的扭扭棒,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它们开始扭动、缠绕、聚合,最终幻化为一朵朵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太阳花”。服务站里,惊叹声此起彼伏。王奶奶举着自己完成的第一朵扭棒向日葵,那瞬间的欢颜,是对实践队员们所有辛劳的回响。活动尾声,老人意犹未尽摩挲作品,眼中新奇光芒,诉说着活动的吸引力。
架起温暖桥梁,双向收获成长
这场看似简单的手工活动,其价值远不止于桌面上的几朵扭棒花。手工创作时那份全然的投入,让心灵暂时从日常的单调甚至孤独中抽离,专注于指尖的创造。这种专注本身,便是一种宁静而强大的疗愈力量。活动结束后,不少老人意犹未尽,反复摩挲着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新奇的光芒。活动更是无形中架起了一座座温暖的桥梁。老人与年轻学子之间,因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而自然流淌的对话,打破了年龄的坚冰。
对于思乐泮水实践队的年轻学子们而言,这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价值实现。当看到老人们因一朵亲手制作的花而绽放的笑容,那份“被需要”的责任感和“能奉献”的价值感,强烈地冲击着年轻的心灵。队员们不仅是在“给予”,更是在“获得”——获得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美德的深度体认,获得对社会责任更清晰的感知,也获得了书本之外最鲜活的人生成长体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实践队以扭棒为媒,用青春的温度,在社区一隅温柔地实践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想图景。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公益活动,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它呼唤着更多社会目光投向老年群体丰富的精神世界,期待更多创新的力量汇聚于此,共同编织一张细密而温暖的社区支持网络。当越来越多的“扭棒之花”在银发丛中绽放,当创造、陪伴与尊重的阳光持续照耀,每一个生命的黄昏时刻,终将披上温暖而绚烂的华彩,在社会的共同守护下,优雅地走向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