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3日下午,日照市小草学堂的教室里格外热闹,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青衿致远,素履笃行”实践队的队员们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课。火山喷发的“浓烟”、冰川融化的模拟场景、“流星雨”划过的瞬间……一个个生动的实验现象,让孩子们在惊叹声中近距离触摸科学的魅力。
“大家见过火山喷发吗?今天我们就来亲手做一座‘会喷发的火山’!”实践队员举起一个堆满红色橡皮泥的塑料瓶,话音刚落,孩子们便齐刷刷地围了上来,小脑袋凑成一圈,眼睛瞪得圆圆的。随着实践队员将苏打粉和柠檬酸溶液依次倒入瓶中,瓶顶的“火山口”突然冒出细密的气泡,红色“岩浆”裹挟着白色泡沫缓缓溢出,沿着“山体”流淌下来。“哇!真的喷发了!”孩子们忍不住拍手跳起来,鼻尖几乎要碰到实验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紧接着的“冰川融化”实验更让孩子们陷入沉思。队员们用蓝色颜料染色的冰块模拟冰川,将其放入盛有温水的玻璃缸中,再在水面放置小纸船。“大家看,冰块慢慢变小,水面是不是升高了?”队员小李一边搅动水面,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这就像地球上的冰川在变暖时融化,会让海平面上升。”孩子们盯着逐渐融化的冰块和微微晃动的纸船,原本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有孩子小声问:“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让冰川融化呀?”这个问题让队员们相视一笑,趁机讲起了保护环境的小知识。
最让人期待的“流星雨”实验则将活动推向高潮。队员们在黑暗的教室中点亮手电筒,手持装着荧光粉的小筛子轻轻晃动,无数荧光颗粒从空中飘落,像极了夜空中闪烁的流星。“快许愿!”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孩子们立刻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小脸上满是虔诚。当灯光重新亮起时,大家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刚才的“流星”:“我看到绿色的!”“我的流星是亮闪闪的!”
每个实验结束后,队员们都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原理。“火山喷发是因为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冰川融化和温度有关”……这些原本抽象的科学知识,在生动的实验中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不仅看得认真,还主动举手提问:“老师,真的火山也会喷这么多‘岩浆’吗?”“我们能自己做一次流星雨吗?”面对一连串的问题,队员们一一耐心解答,还把实验材料分给孩子们,让他们亲手尝试。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仍攥着剩下的荧光粉不肯放手,围着队员们追问下次实验课的时间。队员们收拾着实验器材,耳边还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对他们而言,这场趣味实验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科学好奇心的点燃。而对实践队而言,这场趣味实验课的意义远不止于“玩”。在乡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当下,用孩子们能理解、能参与的方式播撒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正是“青衿致远,素履笃行”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