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23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暨第四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彰化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台湾辅仁大学和清华大学协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港澳台地区及内地高校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教学的专家和教师及相关翻译公司和出版社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教师满虎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小组讨论中做了题为“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小说英译模式探究-以葛浩文《狼图腾》英译为个案”的小组发言。
本次会议有两个主题。主题一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共生与互动”。主题二是:生态翻译学: 范式与方法。在22日-23日接下来的大会发言中,Douglas Robinson教授做了Henolingualism and the Feeling of the Foreign: Schleiermacher’s Academy Address on Translation 的主题发言;毛思慧教授做了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Jiang Rong’s Wolf Totem 的主题发言;杨承淑教授做了“台湾日治时期法院通译的群体位置:《语苑》中的主编群像”的主题发言;陈德鸿教授的大会主题发言为Hidden Translation: TranslatingXiaoShuo(Small Talk) and American Sinology ;熊兵教授做了“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为例”的主题发言;胡庚申教授做了“整合与超越—生态翻译学的范式特征”的主题发言;Sedat Mulayim 教授做了Eco-translatology,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ranslation Theories 的主题发言;蒋骁华教授做了“试论翻译生态环境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的主题发言;Juliane House 教授做了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and Translation from an Eco-context 的主题发言;肖维青教授做了“试论本科翻译专业的人文化教育理念——兼谈上外英语学院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的主题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与会专家和教师还围绕会议两大主题也展开了小组讨论,与会专家和代表们就海峡两岸四地的翻译行业与交流合作、翻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翻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与其它翻译理论研究的关系研究、全球生态主义学术思潮与生态翻译学研究、生态翻译学的应用/实证研究等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
我院教师参加本次会议,对于扩大我院的学术知名度,对于进一步了解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尤其是生态翻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和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有启迪。基于本校师资和学生综合水平,因生制宜,合理优化课程设计,在翻译教学中引入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杂家”,必将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翻译研究在当下如火如荼,如何从新的视角,尤其是从跨学科的视角研究翻译现象,提出新的翻译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此次会议对此都有解读,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