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保成在文史楼509教室作了题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再发现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报告,报告由文学院院长单承彬教授主持,文学院多名教授出席了报告会。
在报告中,康保成教授以《永乐大典》的发现与再发现为线索,主要讲授《永乐大典》从传闻“失踪”到“再现”台北、对“再发现”的反省、文献保存同志会的贡献、从东京到南京到台北、叶恭绰与《戏文三种》五方面的内容。康教授不仅讲授了《永乐大典》的发现与再发现历程,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作古典文献、古典文学研究的态度以及他认为海峡两岸应加强学术交流的观点。
单承彬在总结发言中就康保成教授的报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教导同学们,做文献工作一定要深挖内涵、细致考证、锲而不舍;在学术上,要执着追求,及时对过程深刻反省;他还说,《永乐大典》的发现与再发现离不开代代学者们对文典的贡献,这历程洋溢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继续将学术精神融入到民族精神中去,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对康保成教授对《永乐大典》的深刻研究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并请康教授答疑解惑,康教授一一耐心作答,幽默真诚的话语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附:
康保成:1975年至1984年先后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1984年春至1987年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戏曲史,同时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年来侧重从戏剧与民俗、宗教的关系方面入手,探讨古代戏剧形态的演变。著作有:《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苏州剧派研究》、《傩戏艺术源流》、《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我国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


